一般情况下,在重阳节的时候,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饮食习俗,有的地方喝菊花酒,有的地方吃重阳糕。那么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
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既颜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时又能健脾益气。
现在的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可称为“重阳糕”了。
重阳糕南朝时已有,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原料: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砂糖0.5千克、红米、绿叶、黄珠、酱色等色素,绿红色蜜饯丝,炒熟芝林少许。
做法:
1、制粉团:糯米粉与粳米粉混合成混合粉,料粉中间扒一凹塘,放入砂糖加清水0.75千克,反复揉搓直到软润,不粘手为止,静放2个小时,待糕粉干而起松,倒入细筛内,用手擦筛成粉粒状,除去粉块待用。
2、蒸制:取蒸格5只,先后底部抹上少许熟油,以防粘蒸格。将蒸粉倒入蒸格刮平蒸熟,蒸火要旺。
3、饰面:将色素加水分别调成4种不同颜色的液汁,分别对4格蒸格的糕面上色,本色糕上撒上薄薄一层糕粉再蒸熟。将5种颜色的蒸糕翻面置于台上,糕面上刷以色素及馅糖,撒上炒熟的芝麻及蜜饯红绿丝,冷却后将红、绿、黄、黑、白5色熟糕切成三角形,拼装一盘即成。
1,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
2,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
3,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
4,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