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到一则消息,苏州一24岁工程师猝死。小编感叹不已,年纪轻轻就走了。那么猝死是意外还是疾病?如何预防猝死?猝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用!
昨天(12月6日)上午,苏州科技城医院接诊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男青年,医护人员经过3个半小时的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男子的生命。据医院分析,男子的死因可能和经常加班有关。上午8:45,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男青年被送进了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室。据接诊医生描述,小伙在送至医院时就已经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跟着救护车一起前来的同事说,当时看到他晕倒在地,额头及后背都出了大量的汗,手臂及大腿有些僵硬,便立马拨打了120。
医护人员经过3个半小时的全力抢救,遗憾的是,还是没能挽回小伙的生命。
猝死的小伙姓姚,今年24岁,安徽人,其小时候就随着父母定居在苏州。毕业于苏州大学的他在一家电机公司做工程师。就在他父母想着终于将孩子培养成材,可以出人头地之时,小姚却突然离开了人世。
小姚的父母得知消息赶到医院,都无法接受孩子离去的事实,他们想不到,早上还生龙活虎从家里出发去上班的儿子,就这么与他们永远分别了。
据小姚同事反映,其平时生活一直无不良嗜好,不抽烟也不喝酒。工作积极努力,有责任心。在他们的眼中,小姚一直是一个健康稳重的大男孩。只不过作为一名工程师,工作压力大,加班常态化已经是小姚他们无可避免的生活状态。
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科主任汪明灯说,现在年轻人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近年来年轻人心梗、心肌炎、高血压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这些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元凶。
他提醒广大市民,有些病情发病极快又无特别的病前征兆,在心跳骤停后的黄金五分钟为其做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挽救人的生命。他还告诫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合理的休息,不要过多的加班熬夜;要注意营养均衡,切勿暴饮暴食;另外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减压调节。
猝死是意外还是疾病
猝死在保险意义上是属于疾病,一般的寿险可以保障,意外险是无法保障猝死的!
猝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而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另外,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与猝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使发生SCD危险性增加2-3倍,这是少数几个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之一,肥胖是第二个可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不习惯运动的人猝死危险也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2.中风性猝死
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3.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究其原因,老年人因噎食而酿成猝死,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牙病或牙齿缺失,咀嚼功能不良,容易囫囵吞枣;其次,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咽部发射力迟钝,吞咽动作不协调;第三,嗜酒的老人饮酒后易失去控制力;第四,老年人食道狭窄,以致吞咽食物不顺利;第五,老年人情绪不稳,易因受刺激而发生食道痉挛。上述诸因都易导致食物梗塞于咽喉或食道而致窒息。噎食是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国外统计资料显示,此类死因占猝死原因的第六位。学者们认为,此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原因是老年人在餐馆就餐的人和次数在不断增加,又常被误诊,不易引起老年人及其亲属的重视。
预防猝死,关注健康,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观察原有疾病的变化和有无新疾病的发生,对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疾病,应积极治疗,并避免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等诱因;出现征兆的不适或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如何预防猝死
1、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从凌晨到上午10点这一段时间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被医学界称为“魔鬼时间”。因为人在睡眠中心率比较慢、血压较低,而在醒来时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而且体内水分流失了一夜,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因此建议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常熬夜,而老年人则要学会“赖床”,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同时尽量不要在早晨锻炼。
2、室内外温差别太大,注意不要忽冷忽热。民众体检专家提醒说,炎炎夏日绝对不能贪凉,室内温度一定要合适,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冰冻食品,要避免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猝死。
3、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因为体重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相关因素;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便秘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4、戒烟限酒。大量饮酒和大量抽烟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5、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对于毫无症状的猝死者来说,往往伴随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该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聚会、出游等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
6、清楚掌握家庭周边的医疗机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急救支援。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也应随身携带写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病史的急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