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腰椎间盘突出后,一般视病情的不同程度可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一般建议绝对卧床休息、仰卧、躺平板床,避免剧烈运动及跑跳、负重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人群:
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推拿、按摩、针灸、理疗:
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法或器具通过人体体表作用于经络穴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患者有一定的止痛效果,是应用广泛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2、物理牵引疗法:
主要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用两个方法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于有病部位,通过减弱或消除对病情不利的病理应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打封闭针:
封闭针内主要有麻醉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打封闭针只对疼痛点作局部的麻醉,使血液循环、神经交换局部冻结,换取一段时期内止痛的效果。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手术治疗适用群体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2)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脊柱姿势改变。具体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腰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可怀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应及早就医检查。
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实际上,在此体位时,椎间隙内的压力也较高,易促使髓核向后方突出。
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
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媒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饮食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
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另外,腰部受寒、受潮很容易让症状加重或复发。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挺胸,直腰,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龙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双腿膝盖并拢。
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较为合适,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
在坚持合适的方法、正确的姿势、循序渐进的原则上,持之以恒,针对腰部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