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疾病预防的具体方法

2016-09-28 10:59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预防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末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所谓治未病,包括末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学中疾病预防的具体方法

预防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末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所谓治未病,包括末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末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医学中疾病预防的具体方法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治未病,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 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正气的强弱,由体质所决定。一般来说,体质壮实者,正气充盛;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因此,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增强体质要注意调摄精神、锻炼身体、饮食起居和避免过度劳逸、适当药物预防等方面。

(1)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招致外邪致病。在疾病过程中,情志波动又能使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恢复健康。正气存内,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病从哪里来呢?所以,调摄精神,可以增强正气抗邪能力,预防疾病。

(2)加强锻炼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汉代医家华陀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促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此外,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