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川楝子吗?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川楝子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川楝子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川楝子的简介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性味】:苦,寒;有小毒。
【异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1、《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2、《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3、《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4、《纲目》:"治诸疝、虫、痔。"
5、《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6、《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川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川楝子的禁忌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川楝子的选方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6、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7、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扩展阅读:川楝子的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