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 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那么藿香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藿香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藿香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藿香的简介
【药名】藿香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药名】Herha Agastaches.
【性味】味辛;性微温。
①《南方草木状》:味辛。
②《别录》:微温。
③《珍珠囊》:甘苦。
【归经】入肺、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6]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7],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藿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藿香的禁忌注意
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藿香的选方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5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100克,藿香(去士)150克,甘草(炙)125.克。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100克,藿香12.5克,丁香2.5克。为末,每服5~10克,浙米泄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上等分,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25克。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10克。为末,每服10克,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3]
⑩治手足癣:藿香30克 黄精、生军、皂矾各12克.将上药浸于米醋1000毫升内7~8日 去渣 将患部浸入药液内 每日1~3次 每次20~30分钟.次数愈多 时间愈长 效果愈佳.〔《江苏中医》1964 (5):8〕
(11)治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藿香l0克 香薷6克野菊花15克 青蒿l0克.制成冲剂 每6小时1次 每次 15克 开水冲服.(《江苏中医》1987(7):11)
扩展阅读:藿香的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 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香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 抗病毒作用有报告指出, 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 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