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鼹鼠吗?鼹鼠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鼹鼠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鼹鼠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鼹鼠的简介
【药 名】:鼹鼠
【来 源】:为鼹鼠科动物麝鼹或缺齿鼹的全体或肉。
【性味归经】:咸,寒,无毒。
1、《别录》:“味咸,无毒。”
2、《食性本草》:“寒。”入心、肺经。
【别 名】:隐鼠(陶弘景)
【动植物资源分布】:1、麝鼹分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2、缺齿鼹分布东北地区。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夏、秋季挖掘洞道捕捉,或用竹弓、鼠夹等工具捕捉。
【拉丁名】:原动物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 Milne-Edwards或缺齿鼹Mogera robusta Nehring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1、《别录》:“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2、陶弘景:“鼹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甚强,恒穿耕地中行,讨掘即得。”
鼹鼠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蚀疮,散结解毒,泻肺平喘,驱蛔杀虫。治恶疮疔肿,胃癌,肺热咳喘,小儿蛔虫病。
鼹鼠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未,3~5分;或煮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涂。
扩展阅读:鼹鼠的生活环境及习性
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这种动物适于地下掘土生活。它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身体矮胖,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鼹鼠多栖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丘陵缓坡的常绿阔叶林、稀疏灌丛林、农耕地和菜园地附近。营地下洞穴生活,主要以地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鼹鼠是哺乳类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白天住在土里,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没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绒毛,毛尖不固定朝某个方向。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它在狭长的隧道自由地奔来奔去。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于死亡。遇到危险时以尖叫震慑敌人,然后伺机逃脱。其声似蝉鸣又似鸟鸣。由于它喜好挖洞,伤害农作物,对农业有害。故为害兽,但这只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从生物链的角度来看,鼹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棕褐色,细密柔软,并具有光泽,有一定利用价值。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蚯蚓、蛞蝓、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动物。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又叫“地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