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虎杖吗?虎杖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虎杖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虎杖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虎杖的简介:
1、虎杖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散生着多数红色或带紫色斑点,中空。单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7~12厘米,宽5~9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叶柄长1~2.5厘米;托鞘膜质,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较长,上部有翅;花小而密,白色,花被5片,外轮3片,背面有翅,结果时增大;雄花有雄蕊8枚;雌花子房上部有花柱3枚。瘦果卵形,具3棱,红褐色,光亮,包在翅状的花被中。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2、采集
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3、药材
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4、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游离葸醌及蒽醌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以及蒽甙A、蒽甙B。根中还含3,4',5-三羟基芪-3-β-D-葡萄糖甙。另含鞣质和几种多糖。 茎含鞣质3.3%、异槲皮甙、大黄素等。细枝含鞣质13.4%。
5、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虎杖煎液(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高浓度(根)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液(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同法测定,2%煎液对腺病毒3型,脊髓灰白质炎Ⅱ型,肠道病毒柯萨奇A、B组,爱可组,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单纯疱疹一株等七种有代表性的病毒株,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滴度分别为1:1600,1:400,1:400,1:2560,1:10240,>1:3200,1:51200
③其他作用 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休克。
6、性味 苦,平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2、《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3、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4、《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5、《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6、《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7、《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8、《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9、《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10、《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虎杖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虎杖的的禁忌注意:
《药性论》:"有孕人勿服。"
虎杖的选方:
1、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2、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3、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4、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5、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6、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7、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8、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9、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10、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贵阳民间药草》)
11、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 ⑿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扩展阅读: 名家论述
《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共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