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草的临床作用
临床作用 用于癌瘤: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诃子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尤以诃子壳为佳。诃子水煎剂(100%)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亦有作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32,1:128,1:64(试管法)。诃子在体外有良好的抗伤寒杆菌的作用。...[详细]
光慈菇的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作用 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经氢氧化铵水解而得,Colchicineamide)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秋水仙酰胺的抗肿瘤效果较明显,如对小鼠肉瘤S180、S37及肝癌的抑制率约为70%,对大鼠瓦克癌肉瘤256(W256)的抑制率约为60%。抑瘤率以秋水仙酰胺为高,其抗瘤谱比Col广,而毒性较低,安全范围较大,治疗指数为Col的1.75培。其抗瘤作用机制是由于它们是特异性细胞有丝...[详细]
光慈菇的抗痛风作用
抗痛风作用 秋水仙碱(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疗效果,也是有效的预防药。Col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他关节炎只偶尔有效。Col不是镇痛药,对其他类型疼痛无效。但Col对急、慢性椎间盘综合征恰有较快的止痛作用,静注Coilmg疼痛缓解,症状、体征也迅速改善,止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Col不影响肾对尿酸的排泄,也不影响尿酸...[详细]
桂枝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解热。桂皮醛能解热,能使皮肤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于散热和发汗,这种作用也就是所谓温经通络,透发热气。但是,桂枝的解热和发汗作用是很缓和的,所以,中医的经验认为:桂枝要配其它解表药才能发汗,而配收敛药又能止汗。[详细]
桂枝汤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桂枝汤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3:25):药理实验结果证明,桂枝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镇静作用。其解热实验表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同时,实验还提示,其解热作用除因促进汗腺分泌引起外,还与桂枝汤的镇静作用及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镇痛实验表明,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详细]
谷芽的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等18种氨基酸。[详细]
挂金灯的药理作用
挂金灯为茄科草本植物酸浆带宿萼的成熟果实。酸、苦,寒。归肺经。 1.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可与射干,牛蒡子,黄芩,桔梗,甘草等配伍;疔疮肿毒,肺热咳嗽,可与黄芩,桑白皮,知母,浙贝母等同用;百日咳,肺痈,牙龈肿痛。[详细]
贯众的药理作用
贯众品种较多,药理试验时大多未作鉴定。 ①驱虫作用 粗茎鳞毛蕨,即东北贯众,根称绵马,含粗绵马精49.17%,可作欧绵马的代用品,驱除绦虫。欧绵马能麻痹绦虫,应用历史已很长。国内报告,贯众(品种未经鉴定)在体外对猪蛔有效。粗茎鳞毛蕨还能驱除牛肝蛭。其复方煎剂对牛片形吸虫病及阔吸盘吸虫病有治疗功效。[详细]
光慈菇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抗痛风作用 秋水仙碱(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详细]
甘草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对多种致病毒素有解毒作用,并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详细]
甘草的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 在传统医学,甘草(licorice)是多属于使药,它有调和诸药的功能,而且很多传统药方都用上甘草配搭。甘草含有很多化学成份,但以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cacid或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为主。市面上出售的零食如糖果、酸梅、橄榄,有些是用甘草调制或混有甘草,可是如果长期吃甘草,或是吃了大量的甘草,那恐怕会有不良后果。[详细]
早孕先兆流产
玻璃奶瓶怎么清洗
麦冬雪梨炖瘦肉怎么做
9大坏习惯 伤你的肾没商量
巧吃阿胶不上火 关键在配伍
生吃蔬菜(葱,香菜,色拉)注意寄生虫
扇贝粉丝 扇贝粉丝舌尖上的享受
七款美容靓汤 喝出水润红颜
如何做蛋炒饭 蛋炒饭的家常做法
脾胃虚弱不适合焦三仙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