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不等于保健预防

    中医讲究“不知已病治未病”,而中医养生则是把人的身体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不光是身体从内而外的调理,还包括心理、情致等各方面与身体的和谐统一,而人们常说的预防保健则远远不及中医养生的内涵。[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排毒养颜妙方蜂蜜柠檬水

    柠檬是最有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它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高量钠元素和低量钾元素,有消除头昏、怠倦感等作用,而蜂蜜可防止皮肤干燥、咽喉疼痛等。实验发现,柠檬蜂蜜水可以清除细胞代谢产生的毒素。[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清气养生皮肤变好

    饮食宜清淡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教你睡眠养生法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古代不少养生家推崇12个时辰各自依照昼夜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下面为你介绍古人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大家不妨一试。[详细]

    2016-09-28 11:25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美容养生五大优点

    中医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显示了它所蕴藏的特殊潜力。[详细]

    2016-09-28 11:25 分类:中医养生

  • 依循阴阳变化 中医时辰养生法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古代不少养生家推崇12个时辰各自依照昼夜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下面为你介绍古人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大家不妨一试。[详细]

    2016-09-28 11:25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的五大养生观

    以下就是中医的五大养生观: 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详细]

    2016-09-28 11:25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泡脚养生 如何胜过补药

     一、养人需养脚 1、把双脚浸入40℃左右的热水中,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指的是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又分别称为首秋、仲秋、季秋。[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拔罐养生 九大常用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 “春捂秋冻” 中医话养生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气温将逐渐转凉。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尽量保暖,而秋天呢,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冻,只有这样才能对身体有好处。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春捂”似乎还容易理解,可这“秋冻”就有些让人莫名其妙。[详细]

    2016-09-28 11:26 分类:中医养生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