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湿

  • 谷雨时节养生:防湿邪、护脾胃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肖玉玲介绍: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是息息相关的,人[详细]

    2017-06-23 14:32 分类:养生保健

  • 春季养生六原则 少吃酸防湿邪

      春季养生六原则   第一:饮食少吃酸性食物   中医方面认为,春天肝阳更加的旺盛,这个时候如果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身体中的肝气更加的旺盛,如果肝气过于旺盛那么很容易损伤脾胃的健康。所以说,为了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好,春季应该少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详细]

    2016-12-16 12:31 分类:养生保健

  • 三伏养生 避邪预防“寒湿暑热”

    导语:进入三伏天,人们由于量使用空调、风扇,喝冰冻饮料,常会感受湿邪、寒邪、暑热的侵袭。除了日常生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外,更要预防容易被忽略的三种疾病——中风、阴暑、寒湿病。[详细]

    2016-11-05 08:34 分类:养生保健

  • 小满时节防湿邪入侵 注意保护身体阳气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说到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则应该是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详细]

    2016-11-05 08:43 分类:养生保健

  • 红豆薏米的功效 是治湿邪最好的药

    导语:红豆薏米的功效。红豆、薏米都是排毒圣品,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无毒。含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A、B、C)、植物皂素和铝。铜等矿物质。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四季养生网小编向您介绍,红豆薏米的功效。红豆薏米的功效: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现代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详细]

    2016-11-06 15:43 分类:营养饮食

  • 中医征服湿邪治疗皮肤病

    湿邪是六淫之一,也是人体皮肤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湿邪发病 关于湿邪致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颈项强,皆属于湿……”明确指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湿相关,后世医家对湿邪致病的论述亦较多,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载“阴肿,阴户忽然肿而疼痛,由肝脾伤损湿热下注……,”此病证类似于现代的急性女...[详细]

    2016-09-28 10:34 分类:中医养生

  • 下雨小心湿邪入侵

    近期,全国各地雨水不断,连绵不断的雨水在缓解酷暑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雨水使空气湿度过大,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详细]

    2016-09-28 11:20 分类:中医养生

  • 秋季养生4步清除湿邪

    虽然已是秋季,天气仍时而炎热,降雨还未减少,此时湿邪易侵犯人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浊、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等症状。因此,及时清除湿邪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详细]

    2016-09-04 23:11 分类:养生保健

  • 拒绝“湿邪”有什么办法吗

    大便排不尽、起床身子沉重、吃饭没胃口、脸上头发爱出油......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信号。有什么办法除湿的吗?不要着急,女人邦小编带你去揭开关于体内湿气相关的一些解答。[详细]

    2016-09-04 23:11 分类:养生保健

  • 怎样预防“湿邪”的妙招

    拒绝“湿邪”有妙招 三伏天湿度很大,人体内的“湿”不能正常排出去,就会出现“湿重如裹”、气机不畅,造成旧病复发、旧病急发的危险。[详细]

    2016-09-04 23: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夏季怎样避免湿邪的侵害

    夏季该如何避免湿邪的侵害? 1对付体湿,可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之功效。[详细]

    2016-09-04 23:12 分类:养生保健

  •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夏季去湿邪才能保健康 夏季除了炎热之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特点多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养生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湿邪的预防。湿邪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头昏脑涨以及肢体困重等症状。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详细]

    2016-09-04 23:12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