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能吃沙参玉竹汤吗
总体来说,沙参玉竹汤是一种对女性的身体大有裨益的汤羹。因为玉竹具有细腻肌肤的功效,因此女性经常喝沙参玉竹汤的话,可以看见明显的美容养颜功效。在怀孕期间,孕妇也需要全面补充身体营养,才能够保证身体以及宝[详细]
2019-07-29 06:03 分类:营养饮食
白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白沙参也是属于人参的一种,只不过功效和作用是完全不一样,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药材服用,特别是想要进行养生的人们就更加应该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滋补,而白沙参这种中药材就是不错的选[详细]
2019-03-30 04:15 分类:营养饮食
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详细]
2016-11-05 08:54 分类:饮食常识
南沙参的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 南沙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部较粗,向下渐细,稍弯或扭转,偶有分枝,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芦头长短粗细不等,一般1—3个。表面黄色或浅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横纹,如蚯蚓体表横纹,下部有浅纵沟槽及纵皱纹,并有深色突起及须根疤痕。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棉。无臭,味微甘。[详细]
南沙参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南沙参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和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能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为好。忌积水,能耐旱。幼苗生长缓慢,霜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越冬后于次年3月重新长出新叶,生长旺盛,6—7月抽茎。花期7—9月,果期8—10月。[详细]
南沙参贮藏养护
贮藏养护 南沙参一般采用压缩打包内加支撑物,每件50公斤;也可用麻袋、竹筐等盛装。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2—14%。本品易虫蛀,受潮生霉。危害的仓虫有药材甲、锯谷盗、黑皮蠹、粉斑螟、印度谷蛾、谷蠹、玉带郭公虫、酱曲露尾甲等,幼虫常在堆垛或包装上吐丝结膜或结团,蛀蚀品表面也可见到蛀痕。贮藏期间,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高温高湿季...[详细]
南沙参的名家论述
名家论述 1.张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2.《纲目》: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详细]
南沙参的医学作用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沙参含皂甙、香豆素(花椒毒素,xanthotoxin)、胡萝卜甙、蒲公英萜酮、二十八烷酸和β-谷甾醇.轮叶沙参根含三萜皂甙、蒲公英萜酮、胡萝卜甙、β-谷甾醇和饱和脂肪酸.南沙参中均含多糖、羽扇豆烯酮(lupenone).[详细]
南沙参的价值
价值 沙参每100克嫩叶含水分74克,蛋白质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16克,钙585毫克,磷180毫克,胡萝卜素5.87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104毫克。另外,根中三萜、类皂甙、沙参皂甙,又含葡萄糖及淀粉。沙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种蔬菜。[详细]
南沙参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杏叶沙参煎液(0.5g/只)能明显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胸腺内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亦有增加趋势,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表明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详细]
南沙参的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5%α-荼酚乙醇液2~3滴,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检查糖类)另取滤液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铜沉淀.(检查糖类)[详细]
沙参的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1、四叶沙参: 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夏季开花,...[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
早孕先兆流产
玻璃奶瓶怎么清洗
麦冬雪梨炖瘦肉怎么做
9大坏习惯 伤你的肾没商量
巧吃阿胶不上火 关键在配伍
生吃蔬菜(葱,香菜,色拉)注意寄生虫
扇贝粉丝 扇贝粉丝舌尖上的享受
七款美容靓汤 喝出水润红颜
如何做蛋炒饭 蛋炒饭的家常做法
脾胃虚弱不适合焦三仙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