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 秋季衣食住行 关爱你我养生

    秋季穿衣 衣:民间有“春捂秋冻”、“秋不忙添衣”之说。秋天气候转凉,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但也要掌握适度的原则,特别是老人、幼儿、产妇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详细]

    2016-09-05 00:10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气郁型养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天气常是昼暖夜凉,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8—10.22。[详细]

    2016-09-05 00:10 分类:养生保健

  • 养生:让你秋季安然入梦

    1.床头放个气味清新的水果 秋季,室内空气不大流通,病菌相对较多,如果在卧室里放一个橘子,清新的气味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神清气爽,清除污浊的空气,美化室内环境。[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旅行好养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中药养生要选对“症”

    有些人盲目的崇拜中药,简直是把中药当万能药了。于是就死劲的补死劲的吃,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最后就吃出问题来了。所以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遵循这个规则,不能盲目的乱用,要辨证用药。今日小编为你介绍秋季中药养生的注意事项。[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传统中医 秋季巧用中药足浴养生防病

    自古以来,足浴就是国人的养生防病法宝。进入秋冬季节以后,天气逐渐开始变得干燥和凉爽,这个时候适当用中医中药进行足浴,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手脚冰凉、咳嗽、冻疮等情况出现。[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中医养生 秋季按摩四缝穴健胃消食

    进入9月份以后,秋天气息逐渐变浓,不少人的胃口大增,喜欢吃肉类的人群开始胡吃海喝,这个时候人体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这个时候主要健胃消食,保持健康的体态。[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白露养生

    秋季养生:白露到注意养阴护阳小心风寒 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自我保健养生

    一、秋天吃什么? 1.秋天天气转凉,有些凉性食物要适量食用。如瓜类水果西瓜、香瓜等。老百姓讲,“秋瓜坏肚”也就是这道理。而且由于天气较凉,过食凉性食物会伤脾胃。尤其夏季刚过,人的脾胃受炎热天气影响,功能较弱,还未完全恢复,因此刚刚入秋养好脾胃很重要。像瓜类蔬菜黄瓜、丝瓜、苦瓜、冬瓜等都要适量食用。因为瓜类多属凉性食物,尤其天气完全转凉后,脾胃虚弱的人更要少食为好...[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晨起之后的简易养生法

    清晨三做: 1、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再转向北远眺(总共也用4分钟左右)。[详细]

    2016-09-05 00:12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的保健养生法则

    秋分之后,天气转凉,暑气消散,这时人会感到倦怠乏力,这是转季过程中人体随自然气候变化发生的生理反应,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过度生理现象。[详细]

    2016-09-05 00:12 分类:养生保健

  • 老年人秋季如何养生保健

    1.节饮食养肺生津 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详细]

    2016-09-05 00:12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