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重阳到 养生健康迎佳节
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及胃肠道疾病。而时序到了晚秋时节,天气渐渐变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病者更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的保健意识。[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秋天多喝蜜少吃姜利于养生
这因为,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那么,我们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于我们人体的伤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我们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份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替我们提供了一...[详细]
秋天进补 调理是养生的关键
怎样调理?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渐至秋燥。燥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人与自然相应,顺时应收敛阳气,使精气内聚,濡养五脏。因此,秋季养生,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体育锻炼都离不开“养收”的原则。[详细]
养生必知 秋天吃辣有讲究
专家提醒,现在的秋天十分干燥,这个季节多吃辛辣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坏处不少,但还是很多无辣不欢的人们可怎么办,一起来看看中医教你如何合理搭配食材温凉,美味辣椒怎么吃才不伤身![详细]
初秋暑未消养生需“收敛”
不知不觉立秋已经过去一周了,很多人觉得今年似乎夏天还没真正来呢,怎么就进入秋天了呢?可从节气上来说,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但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并且常伴有绵绵阴雨,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既然逐渐进入秋季了,养生也该换个方式了吧,这个季节应该如何养生呢?此时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引导等方面进行调理时...[详细]
秋日甜蜜养生莲子佳品
荷,又称芙蕖,莲子是果实。莲子素有“莲参”之称。莲子汤、莲子粥、糖水莲子……素来都是儿时甜蜜时光的印证。[详细]
预防秋冬疾病 增强宝宝体质秋冬养生食谱
目录: 第一章:宝宝秋冬季常见病以及防治 第二章:宝宝冬季健康指南 第三章:冬季增强宝宝体质的食谱[详细]
2016-09-28 13:26 分类:营养饮食
秋季如何调节能有效缓解秋乏
女人邦保健知识配图 秋季调节生活起居有效缓解秋乏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炎夏时节,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到了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详细]
2016-09-04 23:12 分类:养生保健
秋季易燥热如何去秋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即使白昼依然艳阳高照,但入夜后的凉意却已沁人心脾,清楚宣告秋天的到来。不过,明明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为什么身体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不自觉想要甘咳几声、鼻子开始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皮肤甘燥脱皮……,身体缺乏水分滋润,当心秋燥症状缠上你。[详细]
2016-09-04 23:38 分类:养生保健
秋季五大窍门赶走秋乏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过多的耗损需要在秋季及时补充,在加上立秋过后气温逐渐降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进补十分合适。对于秋季如何进补?下面我们就来几个窍门:[详细]
秋季驾车如何防"秋乏"
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它导致人们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和不变,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秋乏也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详细]
2016-09-04 23:39 分类:养生保健
秋季防秋乏怎么做
秋天的每日锻炼都很重要,特别对于上班族,小编总结了一些养生的小常识,一起来看下吧。[详细]
早孕先兆流产
玻璃奶瓶怎么清洗
麦冬雪梨炖瘦肉怎么做
9大坏习惯 伤你的肾没商量
巧吃阿胶不上火 关键在配伍
生吃蔬菜(葱,香菜,色拉)注意寄生虫
扇贝粉丝 扇贝粉丝舌尖上的享受
七款美容靓汤 喝出水润红颜
如何做蛋炒饭 蛋炒饭的家常做法
脾胃虚弱不适合焦三仙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