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 牵牛子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种类

    种类 牵牛花种类繁多 牵牛花约有60多种。常见栽培的有裂叶牵牛。叶具深三裂,花中型1朵至3朵腋生,有莹蓝、玫红或白色。圆叶牵牛,叶阔心脏形,全缘,花型小,有白、玫红、莹蓝等色。当前流行的大花牵牛,叶大柄长,具三裂,中央裂片较大,叶易长具不规则的黄白斑块。花1朵至3朵腋生,总梗短于叶柄,花大型,花径可达10厘米或更大,原产亚洲和非洲热带。本种在日本栽培最盛,称朝颜花,并...[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药品简述; 药名:牵牛子。 英文名:SEMENPHARBITIDIS. 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成品性状

    成品性状: 1、牵牛子:呈三棱形,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黑牵牛子)或淡黄白色(白牵牛子)。种皮坚韧,背面有一纵沟。味辛苦,有麻舌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炮制作用

    炮制作用: 1、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功积的功能。生牵牛子长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泻。[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 1.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本草衍义补遗》: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本草备要》: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1.牵牛种子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约3%,系树脂性甙,用碱水解得到牵牛子酸(pharbiticacid),巴豆酸(tiglicacid),裂叶牵牛子酸(nilicacid),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acid)及戊酸(valericacid)等。牵牛子酸为混合物,分离得到牵牛子酸A、B、C、D,以后二者为主;牵牛子酸C系由番红醇酸(ipurolicacid)与2分子D-葡萄糖(D-glucose)缩合而成的甙,牵牛子酸D比牵牛子酸C多含1分子...[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牵牛子《雷公炮炙论》:“凡使牵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晒干……临用舂去黑皮。”《世医得效方》:“取仁。”“生取末。”《纲目》:“今多只碾服取头末,去皮麸不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生品擅于泻水消肿,杀血攻积,多用于水肿胀满,虫积腹痛。[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种子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牵牛子甙经碱水解生成牵牛子酸(Pharbiticacid),经皂化得到牵牛子酸的混合物,其中主要含牵牛子酸A、B、C、D,它们经稀酸水解生成牵牛子次酸(Ipurolicacid)及D-葡萄糖和L-鼠李糖等.种子含脂肪油,亦含麦角醇(Lysergol)、裸麦角碱(Chanoclavine)、野麦碱(Elymoclavine)等生物碱.未成熟种子中含多种赤霉素(Gibberellin)和赤霉素葡萄糖甙...[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的药理应用

    药理应用 1.泻下作用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一般在服后3小时即出现泻下,量大则泻出水样便.动物实验表明:种子的乙醇或水浸出液按1.5~3g/kg给小鼠灌胃产生泻下作用,但用其煎剂则泻下作用消失.黑丑、白丑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区别.牵牛子的泻下机制与硫酸镁、大黄不同,...[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成药应用

    成药应用 1.牵牛汤(《圣济总录》)治水肿:牵牛子、槟榔、木香、陈皮、茯苓各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牵牛子逐水退肿,为君药。[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李杲:牵牛子,《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泻湿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