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 黄芩图片简介及鉴别方法_中药鉴别

    核心提示: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入药,下面介绍黄芩图片简介及鉴别方法。[详细]

    2016-09-04 22:54 分类:中药大全

  • 黄芩

    黄芪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详细]

    2016-09-28 11:09 分类:中医养生

  • 黄芩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项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围于宿萼中。花期7~10月,果期8~10月。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黄芩抗旱力较强。遇严重干旱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一般不用常浇水。保持地内无杂草。5~6月为茎叶生长期,一般于6月开花,可开到9月,种子成熟期不一致。10月地上部枯萎,翌年4月开始重新返青生长。[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概要

    概要 黄芩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该品种年销量近万吨,为四十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药材属性

    药材属性 【性状】 该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 黄芩-原植物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中药价值

    中药价值 属性 【拼音】 huángqín 【英文名】RADIXSCUTELLARIAE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黄花黄芩、大黄芩、下巴子、川黄芩、空肠、经芩,黄金条根、A葿、黄文、虹胜,妒妇、炖尾芩、印头,内虚、元苓、子芩、宿芩、腐肠。[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药方

    药方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附方

    附方 1、黄芩膏 《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 处方1:黄芩。[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中医传承

    中医传承 文摘 1.《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黄芩的抗生素作用

    抗生素作用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药。中医认为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的功能,对暑温胸闷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妄行、高热烦渴、湿热下痢等有良好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自述说:他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遇时又犯了房事,出现骨蒸发热,肌肤如火燎一样热烫,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热烦渴,觉睡不好,饭...[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