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

  • 寒露过后防病养生很重要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继续穿凉鞋了,所以,可以把凉鞋、单衣等洗干净并收拾起来。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肺阴 补肾健胃 防抑郁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现在进入“晚秋”“深秋”阶段了。[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过后 女性急需水保养

    京城“寒露”节气过后,气温逐渐下降的同时,“秋燥”袭来,人们此时应该开始注意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女性的身体和皮肤,更是需要水润保养。如何正确的保护身体和皮肤,你知道吗?[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要注意三件事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古籍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说的是寒露得名的缘由和寒露时节的特征。这个时节,正是热冷交替、由热转寒的时候,天地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节气养生攻略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是24节气中的寒露,进入寒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开始减退,寒露养生饮食很重要.[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以养阴润肺为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之说。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更加干燥,昼夜温差加大,露水更冷,即将结霜。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人们应顺应四时之气,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理养生。[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重点是提防凉燥

    寒露养生该如何做?10月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农谚道:“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节气要重点提防凉燥,饮食住行都需注意,以防疾病缠身。[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食疗进补攻略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将至 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寒露养生之居家】 夜凉勿憋尿,卧室备“夜壶”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陈卓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读者朋友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坏习惯。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要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五形人的寒露养生方法

    中医的传统理论以五行理念将人的体质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各种体质的人对季节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调养前应找准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绝对典型的五行人比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数人可能兼具两个临近的五行体质特点。[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节气养生小要点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