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 中药赤地榆的功效与作用_赤地榆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赤地榆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和五角叶老鹳草的根。那么赤地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赤地榆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赤地榆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详细]

    2016-09-04 22:39 分类:中草药

  • 中药地榆的功效与作用_地榆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地榆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地榆吗?地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地榆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地榆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详细]

    2016-09-04 22:50 分类:中草药

  • 地榆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茎直立,有稜,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两面绿色,无毛(因...[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根中含多种鞣质成分:地榆素(sanguiin)H-1、H-2、H-3,H-4、H-5、H-6、H-7、H-8、H-9、H-10、H-11,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6-trigalloyl-β-D-glucose)、1,2,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galloyl-β-D-glucose),2,3,4,6-四没食子酰-D-葡萄糖(2,3,4,6-tetragalloyl-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1、地榆木栓细胞8-9列,排列整齐。皮层细胞1-3列,常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可见,韧皮纤维常单个散在,壁厚,腔小,多木化。形成层呈环状,由2-4列细胞组成。木质部导管稀疏,集成3-5束,导管周围有木纤维,壁厚,常3-5成群,射线细胞放射状排列,多为单列长圆形细胞,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有些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约10min,滤过,滤波滴加氢试液调节pH至8-9,滤过,德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去不溶物,取滤液5ml,蒸干后,加醋酐1ml与硫酸2滴,溶液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棕褐色。[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地榆。《圣惠方》:“细锉。”《局方》:“去苗刮削令净。”《汤液本草》:“去芦。”《纲目》:[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 1.配苍术燥湿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经湿热,痢疾下血。 2.配槐角,凉血止血。配茜草,凉血止血,治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药方选录

    药方选录 1.治疗血痢不止:地榆100克甘草(炙、锉)25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25克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常用选方

    常用选方 1、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50克,或加怀牛膝50克,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榆营养知识

    营养知识 地榆知识介绍: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和长叶地榆的根。地榆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米以下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长叶地榆生于海拔100至3000米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播种第2至3年的春、秋季采收,于春季发...[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