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 处暑三大养生指导

    一、处暑释义: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保健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时节,时至处暑,早晚气温有些转凉,秋燥也越来越明显,此时养生也应适当调整。[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养生

    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宣告结束。省城气温已开始逐渐下降,加上近几日断断续续的降雨,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宜安静性情 少沾辣椒

    8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处暑。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暑,“处”为止,处暑即暑期已结束。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中医专家强调,处暑时节应注重养生。[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时节的养生指南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人们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详细]

    2016-09-05 00:11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时节的养生方法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详细]

    2016-09-05 00:12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养生知识大全

     处暑养生知识大全 处暑 早睡早起解秋乏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详细]

    2016-09-05 00:13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养生如何防秋乏

     处暑养生如何防秋乏? 处暑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炎热的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有晚睡晚起的习惯。处暑后天气变凉,应该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应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每天午睡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因为老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详细]

    2016-09-05 00:13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适合做哪些运动

     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已经到来了,那么大家都做好准备迎接了吗?你知道在处暑的时候应该做那些运动最好吗?你知道处暑节气的意义是什么吗?你知道在处暑的时候应该吃什么最好吗?今天小编来解答大家的疑惑,一起来看吧![详细]

    2016-09-05 08:50 分类:运动养生

  • 处暑节气适合做哪些运动

     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体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先天发育、饮食结构、医疗保健、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等。从某些角度来讲,健身锻炼可以弥补先天不足。而运动保健也是取得健康最为简便易行、最为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处暑过后早晚气温低,白天气温高。特别是经过几场秋雨,气温有所下降,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宜人...[详细]

    2016-09-05 08:51 分类:运动养生

  • 处暑养生运动篇

    一、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胁肋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少气咳嗽,喘渴上气,胸背脊膂积滞之疾。”[详细]

    2016-09-05 08:52 分类:运动养生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