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七个注意事项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处暑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睡一小时[详细]
2016-11-05 08:42 分类:养生保健
处暑有三“邪” 饮食宜“少辛多酸”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但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提醒着我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详细]
处暑滋补有三宝 糯米萝卜和鸭肉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表明暑天接近结束。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所以眼下的保健离不开防秋燥。[详细]
处暑养生:14个小妙招能让孩子远离感冒
夏秋交替时节,早晚温差大,因此人们很容易感冒,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宝宝那就更不用说了,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远离感冒呢?14个小妙招能让孩子远离感冒,一起来看看吧![详细]
处暑养生吃什么菜
处暑健康养生菜·百合莲子汤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处暑养生保健重点
暑热的天气逐渐转凉,在古人看来,炎热的夏天正离我们慢慢远去。不过,不少南方城市的炎热仍不亚于暑夏之季,这就是民间常说的“秋老虎”。因此,处暑过后的天气多变,预防秋燥是这个时节的保健重点。[详细]
处暑养生防秋乏秋燥
紧跟在立秋节气后面的节气是处暑。处暑的交节时间在每年的8月22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始。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十二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详细]
处暑后高发疾病自我预防
过了“立秋”,下个节气就是“处暑”了,这时虽说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但在深圳,最近还延续三伏天那种气温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详细]
阳虚体质处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处暑节气介绍 今年的处暑是8月23日~9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说,进入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18天的流汗日。此时多出现早晚有秋凉,午后多炎热的天气,正值夏入秋的过渡时节,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处暑的主要任务是“祛湿邪,防凉燥”。 [详细]
湿热体质处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暑气至此而止矣”,北方已经开始秋意渐浓,南方虽然湿热减少,但还需经受秋老虎的余威。[详细]
处暑节气养生要领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而发生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蛇檀(鳝)、鱼鳖、耍(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也就...[详细]
处暑养生:防秋燥 防虫咬
处暑这个节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解释的:“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到此结束,暑气慢慢退去,秋凉真正开始。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气温或许不能马上降下来,但起码秋高气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详细]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