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2.取麻黄酸性水浸液各1ml,分别置2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黄色沉淀;另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不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南五味子的药品鉴别
药品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0.5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详细]
龙胆草的鉴别方法
别方法 (1)本品横切面:龙胆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详细]
黄连的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 1、味连: 黄连 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详细]
银柴胡的中药材鉴别
中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银柴胡 该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详细]
青蒿的鉴别
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apiacea=Artemisiacarvifolia)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不含青蒿素。[详细]
知母的鉴别
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残渣加硫酸1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详细]
天南星的药材鉴别
药材鉴别 【鉴别要点】 三种天南星的特征是:根茎扁球形、类白色或淡棕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根痕,有的周边有扁球形[详细]
丹皮的药材鉴别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9~45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
珍珠草的鉴别
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多分枝,长20-40cm。根圆锥形,直径1-4m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纹,具细支根。茎丛生,纤细,长12-30cm,暗黄绿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5mm,灰绿色。[详细]
芦根的鉴别
中药鉴别测定 性状鉴别 鲜根茎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干根茎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处较硬,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无臭,味微甘。均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详细]
熟地黄的药材鉴别
药材鉴别 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详细]
绿豆汤的功效与作用 喝绿豆汤的好处
中药游草的功效与作用
竹芋薯的功效与禁忌 竹芋薯什么人不能吃
穿破石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穿破石泡酒的药用价值
猪指甲壳的药用价值 猪蹄壳的功效与作用
姜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食用花旗参的注意事项 花旗参的副作用
羊奶的功效与作用 为什么中医都叫停羊奶
3种女人不适合吃桃胶
粉草和甘草的区别 甘草的功效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