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 白芥子的鉴别

    鉴别 性状: 1.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文献摘录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又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验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药方选录

    药方选录 ①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白芥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中药成分

    白芥子-药(毒)理学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对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别为134,81及128mg/kg。[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外治偏方

    外治偏方 原料: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营养知识

    营养知识 白芥子知识介绍: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白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产欧洲,中国辽宁、山西、山东、安徽、新疆、四川、云南多有栽培,6至7月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 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详细]

    2016-11-06 13:04 分类:养生保健

  • 白芥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详细]

    2016-11-06 13:04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