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6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那么,小暑节气怎样养生呢?
切忌贪凉,宜清淡适量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养生要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损伤阳气。炎热的暑天,一口气灌下一听冰镇饮料,吞几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时的清爽弥补。
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为此时吃冷饮,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还要注意不可一味追求苦瓜等凉性食物,食用时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用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食材煲成的汤粥,非常适合此时食用。
不宜剧烈运动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人体的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如果在炎热的天气下做过多剧烈运动的话,会造成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人体内津液流失,打破体内气、血、津液的平衡,从而引发虚症。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夏天,很多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头晕目眩,潮热盗汗、耳鸣健忘、烦躁失眠等症状。
注意养心
小暑重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入心,补气补血。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
因天气原因,小暑时期会引起人体内的血压波动,在床或蹲坐时血压是较为平稳的,但若起立过快,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从而导致身体受损。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最好能够活动一下四肢,不需要时间太长,半分钟即可,然后慢慢起身。
午间补觉
小暑时节之后,天气日渐炎热,容易让人们焦躁、缺乏精神。此时一定要学会稳定情绪,并且以静坐、补充睡眠等方式来调节,心脏机能养护尤为重要,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缓气血 。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而汗为心之液,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夏季昼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少,适当午睡是对精力和体力的补充。
对于体虚、睡眠不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应该格外注意给自己创造一个休息的环境,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建议大家中午吃过饭后最好能保证30分钟左右的午休时间,这对身体机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舒缓情绪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但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进入高温炎热的天气后,要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