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正式出伏的第一天,为期40天的三伏天终于落下了帷幕。本该过上秋高气爽的舒服日子,无奈“秋老虎”还在,并且出伏后到秋分这段时间还是换季养生的关键节点,被称为养生路上最凶险的时期。
一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温度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正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一天中温差跨度太大,一冷一热,血压波动大,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同时,夏秋交替期间也是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二是出伏后,由于天气干燥和气候由热转凉,人们很容易出现秋燥、秋乏现象。
所以,出伏后在养生保健上一定要多注意,才能秋冬少生病。
出伏养生一定要做好这5件事,才能安然度秋少生病
1、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这时候早晚温差大,气候趋于干燥,人们会常常感觉皮肤干燥紧绷,甚至还可能出现起皮现象,口鼻咽也容易发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
预防秋燥,最好从饮食方面入手,所以平时应该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莲藕、银耳、百合、鸭肉、山药、萝卜、青椒、奶类、豆类、芝麻、香蕉、猪肺、海带、红薯、葡萄、梨、胡萝卜、南瓜、花生等。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外,同时还具有健脾益胃、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但同时,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忌口,如少吃辛辣生冷、煎炸油腻类食物,忌暴饮暴食。
2、睡得早一点
出伏之后,很多人会感觉疲乏、没精神,这就是秋乏。这是因为夏季昼长夜短,加之天气热,人们经常晚睡,很多人睡眠不足,如果此时不改变这种睡眠习惯,秋乏就更容易出现。而且出伏后,睡眠不足还会出现血压不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出伏之后应该调整睡眠,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以保证睡眠充足。
3、穿得多一点
出了伏之后就不要再像三伏天那样,背心短裤要少穿,更不要露腰露腿。虽然民间常说“春捂秋冻”,但这个准则并不适合中老年人,老年朋友早晚最好加一件薄的长袖衣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护好脖子、后背、肩颈、脚部等部位,因为这些地方血管最丰富。对于脾胃虚寒和怕冷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肚脐的保暖。
夜晚入睡,要盖好被子、毯子之类的被褥,以免夜间降温受凉。
4、喝多一点
出伏之后就是处暑,暑去秋来,凉意渐生,秋燥开始。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另外,合理补充水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饮水不足会引起血液浓稠,粘稠度增高,容易诱发脑血栓。从这一点来说,合理饮食有助于调节血压,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
5、水果多一点
民间有句俗话叫“秋瓜坏肚子”。主要是因为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对胃肠健康不利,所以入秋后要少吃瓜类食物。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常见的梨、葡萄、石榴等。
梨具有很好的清热润肺效果,每天吃一两个梨可以缓解秋燥,还能改善呼吸系统和肺部功能。
葡萄是这个时节非常应季的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抗氧化成分,甘甜多汁,生吃能够生津除烦、滋阴润肺。
酸酸甜甜的石榴也是此时节的时令水果,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多酚类化合、维生素及果酸,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