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家长们都反对性教育,认为不健康,其实中国性教育的最大障碍在于家长,孩子欠缺好的性教育,那么怎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性教育的最大障碍在于家长,孩子欠缺好的性教育”,方刚讲话毫不客气,这股锐气支撑着他从事性教育研究,一做就是二十几年,“不具备抗争精神的人去研究性,一开始就会被主流的大棒打死”。
“这里是子宫,这里是阴道”,一名十几岁的男孩子在讲台上逐一指出,黑板上是女性生理构造图,讲台下坐着20多个年龄相仿的学生,以及陪他们听课的家长。
这是性教育夏令营的第二天,他们在讨论女性月经的话题。
“为什么来月经的时候不用卫生棉条?”问题一抛出,有女孩子迅速回应,“怕破坏处女膜。”
“医学上使用卫生棉条并不会破坏处女膜,处女也可以使用”,解释完同学们的困惑,授课老师紧接着提出新的疑问,“最关键的问题是,处女膜有什么意义吗?”
从单纯的生理知识过渡到对待“性”的价值观念,主办者方刚有自己的授课思路,今年是这名性与性别研究学者做性教育夏令营的第五个年头。
最早曾发出3000张夏令营宣传单零招生,到如今一年培训几千名性教育老师,方刚希望一点点撬动谈性色变的社会心理。
面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垃圾堆里捡的”、“充话费送的”、“wifi下载的”,家长们的回答始终无法直面性话题,心照不宣的尴尬在一代人到下一代中轮回。
处于提问方的孩子们,在网络时代知道的远比家长想象的多。但他们从论坛、贴吧得到的是正确的性知识吗?了解之后知道怎么合理看待、处理这些问题?
这是方刚从事性教育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尽可能地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其实,孩子早期的性教育会决定孩子未来对“性”的看法与观念。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恰当地让孩子了解性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健康的性教育!
首先,家庭性教育应注意顺其自然,但还要注意把握时机。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期。父母就应微笑着看着孩子的眼睛,坦然给以回答。例如对孩子提出的“我是从哪里来时”的问题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是爸爸、妈妈相爱结合而生下来的,并且可以描述具体一些,可以这样讲解:当爸爸妈妈互相亲爱的时候,他们喜欢靠得很近,接吻拥抱,于是他们做爱。爸爸把阴茎放到妈妈的阴道里。妈妈的肚子里有许许多多微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种特殊的精液,里面有精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吸收营养,逐渐长成婴儿。假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谈论这些事情,那么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就可以很容易地谈到性,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向父母请教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发展,制定性教育计划,确定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循序渐进、科学诱导。如,对婴幼儿来说,性教育的最初内容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自认(自认的性别与生物特征相同)和性角色定位,防止性压抑,正确解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各种问题,学会与异性小朋友友好游戏。例如孩子也许会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到好奇,在帮孩子洗澡时就可以顺便教他认识自己的身体,指出他的生殖器官,并教给正确的名称,这样孩子看待性器官就会同看待自己的头发一样自然。对四五岁的孩子,还可以运用外貌有雌雄差异的动物进行性别差异的教育,同时也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发展思维力、想象力。例如世界上公的动物比母的动物长得好看。如公孔雀尾巴很大,羽毛鲜艳,会开屏,很漂亮,母孔雀是秃尾巴。童年期的孩子,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生命的起源”。要让他们了解“我是父母相爱而生下来的”,回答要简单、明了,可以采用动植物的情形来解释两性的结合、受精、怀孕、生产的道理,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讲人的性和生殖。与八岁前的儿童讨论怀孕、分娩,他们不会出现困窘。上小学后,向女孩讲月经现象,避免她们月经初潮时惊慌失措,甚至对性造成肮脏的印象。上初中后,家长可认真地给孩子讲解,性行为应是夫妻之间的行为,一般分为3个阶段:边缘性性行为,比如拉拉手;过程性性行为,包括拥抱、接吻、抚摸等;实质性性行为,也叫目的性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阶段最重要,未婚者应把行为控制在这一步。孩子成人后,除了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尽量避免性行为外,还要教他们学会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器具,学会保护自己。
性教育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都会认为孩子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不用特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然而正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孩子对“性”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造成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爸爸妈妈要注重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或许小编讲的宝妈们都没有看明白到底如何去做,其实这种事情还是要顺其自然的,小编还会在后面继续讲解一些有关性教育的问题的。
1、要想孩子身心健康,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刻板观念。性教育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难以启齿,孩子更没有学坏。
2、不要逃避孩子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3、孩子既然问了,当场就回答孩子。所以需要爸妈提前储备好知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4、一定要用这个年龄段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
5、问妈妈,妈妈回答。 问爸爸,爸爸回答。不要把责任互相推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