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了天气也会较之前来说要凉爽,不过我们要防秋燥哦,多喝水养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伏天后怎么祛湿吧!
"出伏"后注意防秋燥但仍须排毒祛湿
末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长夏,它是由夏入秋的交接点,是一年中“湿邪”最重的时候,在这个季节里,由于天气湿热,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过重的情况,所以健脾利湿,显得非常重要。
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张香妮:“如果“湿邪”比较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包括药物,比如说在我们煮稀饭、熬粥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茯苓、薏米。”
因此在这段时间,大家切勿贪凉,尽量少吃生冷的瓜果。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由于这个季节“湿邪”较重,在运动时可以选择散步、慢跑,适当的出一些汗,避免因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而使“湿邪”入体。
“秋燥”之际,是时候排毒祛湿了,浙江医院针灸科副主任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也为大家列举了几个“窝”在关键部位的排除毒素穴位,记得收藏了!
1.胳肢窝
俗称“腋下”,极泉穴所在,是颈部与上肢血管和神经通路,弹拨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方法:用自己的右手掌拍打左腋,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腋,每次进行30至50次,反复这个动作5遍。
2.肘窝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
方法: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至10分钟。每一到两周进行一次,能够保证排污口的通畅。
3.膝窝
又称腘窝,委中穴所在,位于膝关节后方,里面充满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方法:平时可拍打此处5至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腰骶窝
腰骶窝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诸剑芳说,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拍打的力量应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
如上图,用虚掌拍打,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此法。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5.肚脐窝
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肚脐窝100至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
6.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如果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会发现疼痛逐渐减轻,说明脾湿在好转。
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
7.足三里
足三里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方法: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的足三里3至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至2分钟。
8.承山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
9.丰隆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是致病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用针刺丰隆穴治疗。而长期坚持按摩,还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揉、搓丰隆穴可以消除胃胀。
可以,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为夏天阳气旺盛,做艾灸更利于祛除身体里的寒气。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于“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发生着凉生病的情况。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而若说夏季艾灸是“锦上添花”,那么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