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酷热高温,我们现代人好像离开了空调和电扇就没办法活了。那么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
承德的避暑山庄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的场所,当然,避暑山庄这种纳凉之地并非一般人可享用,而下面要给大家介绍“凉屋”。宫廷建有专门用于夏季避暑的凉殿,在中央会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扇轮传动,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以实现消暑的目的。
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大国”,景德镇被人们誉为瓷都,生产各种瓷器,而瓷器除了被用作制碗、花瓶、摆件等外,还可制成瓷枕,这种枕头的表面有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枕在上面非常清爽,睡起来也自然舒适。
夏季除了闷热,蚊虫同样也是一大难题,当今人们有100种杀死蚊虫的办法,但古代可没有那么多杀蚊方法。当然,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古人,一般古人都会躲在蚊帐里睡觉,但久而久之便有了新的花样,人们会在蚊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飘四溢,对于失眠的朋友而言,可有一定的催眠功效。
1.古代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文人墨客用的是折扇,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达官贵人,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2.对衣服进行改进,是古代普通平民最有可能利用的避暑手段了。葛布其实在历史上充当了很久消暑纳凉的好角色。早在周代时期,夏天的衣料就已经可以分为细葛布和粗葛布的分别了。
曾经传说越王勾践为了表达对吴王夫差的归降之意,就发动大量人力上山采葛,然后织成十万匹极其精细的葛布献给吴王夫差。但是,因为葛的生长周期较慢,具有快速生长能力的麻成为更普遍的夏装衣料。
3.“喝冷饮”也是古代百姓们的避暑选择,就想出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的办法,就是把西瓜和李子放到冷水中浸泡后再吃。于是,中国成语就有了“浮瓜沉李“这个词。现在,这个词常用来代指暑天的消夏生活。
除了“浮瓜沉李”的方法,古人也有不少的夏日饮品来解暑。唐代的“饮子”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传说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应该就是凉茶的前身了。
1.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2.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3.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4.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5.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