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2018-07-26 21:44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三伏天是很特别的一段时间,是夏季里面很炎热的一段时间,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很多人都会在三伏天调理身体,防治疾病。那么2017三伏天哪伏最热呢?

2017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一般情况下,三伏天中伏最热。根据时间显示,今年三伏天的时间是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8月20日,而中伏时间是2017年7月22日至8月10日。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2017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2017三伏天哪伏最热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的中伏最热。

2017年三伏天时间:

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

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

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三伏天最热阶段:中伏

1、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2、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3、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4、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5、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为什么最热

因为三伏天是热量累积的最高时。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2017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

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

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三伏的日期怎样确定: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温度是出现在头伏、二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回出现“秋老虎”等,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云南最热的时期是雨季前的5月,在入伏前二个月;到了我国南沙群岛地区,三伏反而是全年两个最凉季节之一。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秋老虎”的连续高温天气。

三伏天如何防暑

1、防暑药不可少

“三伏天”里的衣食住行都需注意,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服用药品缓解病情。平时可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进行解暑。

2、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休息

剧烈运动之后不要立刻停下休息。因为夏天是人体体温最高的时候,而此时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会导致血压降低,有可能还会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休克昏倒等症状。要预防此事件的发生,就应在运动后做些小运动量的动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才可停下来休息。

3、躲避烈日

建议选择早晚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尤其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出行;且每次要控制时间不可过长,要及时补充水分。在户外多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活动,即使在室内也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不可太热或太凉。

4、切勿一味贪凉

“三伏天”里最舒适的时刻恐怕就是对着冷气狂吹了。不管是蜗居族还是办公室族,都恨不得一呆一整天。但也要注意别过犹不及了。空调房里容易干燥,要适当补水。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否则进进出出反而容易得空调病。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夜间睡觉时应把温度适量调高,并搭上空调被,以防着凉。空调更不能直接对着头部和脸部吹。

5、出门注意防晒

如必须在烈日下活动,记得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接受辐射热,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宽松衣服、准备充足的饮料。即便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防护措施。

6、冷饮要适度

酷热高温的“三伏天”,人们喜冷饮,往往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西红柿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的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7、注意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按水2~5升加盐10克的比例配置)。最佳饮水温度为35℃~38℃,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水、盐比例就会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2017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外出防晒防中暑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当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人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三伏天最好避开中午出门,减少中暑的几率,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

2、运动选好时选对法

虽然说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老话,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可别追求“练三伏”,大热天里运动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发生意外,最好以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为主。在伏天里健身运动一定要注意补水,如果补水不及时,可因缺水引起的血流过缓导致心梗、缺血性中风等急重症。补水应该选择温开水,不要因为天热就喝很凉的水。

同时,虽然伏天很热,但是清晨的气温还是很低,而且这段时间空气并不好,所以不建议在清晨运动,并且要避免11时至16时这段温度最高的时期运动。还需注意的是,不要在空调房内运动。 运动后,大汗淋漓一定不要立刻洗澡尤其是洗冷水澡,因为突然的冷刺激会导致血管的痉挛,引起意外。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先休息十多分钟,待身体的汗自然蒸发后,体力有所缓解后再洗澡。

3、夏季养生莫贪凉

目前正值三伏天,吃冰棍、喝冷饮让人觉得最为过瘾。但从养生的角度看,在炎炎夏日不吃寒凉的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最好吃跟自己体温接近的食物,不要为了贪图一时凉快吃一些冰镇食物,并且可以多喝一些姜茶,有助于散寒发汗,补充阳气。同时,喝些热水、热茶,适当出出汗,可达到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

所以三伏天应该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适当调高空调温度,千万不可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4、食物清淡能养生

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这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对于一般的人,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在伏天里应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养生品。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