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传统美食,很多人都喜欢吃粽子,不过大部分人因为都不知道粽叶是什么植物的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根据当地植物条件,用不同的阔叶植物包粽子,就我去过的一些地方,包粽子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芭蕉叶(如云南、广西、湖南);
阔叶的竹叶(如江西、浙江、福建);
芦苇叶(如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竹笋壳(如浙江、福建、湖南);
荷叶(如山东、河南)。
粽子不一定是以上几种粽叶制成,不同的包裹材料造就不同的粽子,再加上包裹的方法以及馅料,所以粽子也是品类繁多。
可以作为粽叶的植物极多,包括苇叶、箬叶、荷叶等一连串粽叶家族的成员,其中每一种叶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苇叶清热,荷叶开胃,在煮粽的过程中粽叶的有益成分可以与粽馅的营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有人用篙秧代替箬叶包粽子,以前的渔民生活比较苦,而篙草的叶子在丁栅随处可见,因此当地渔民就用这个代替了箬叶。不过包在这种粽叶里的糯米需要放在有豆壳灰的水中浸一下。这种粽子色泽碧绿,能清凉解毒,吃了之后夏天不易生痱子。
粽叶分多种,在各地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常见的为箸叶、箬叶、芦苇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其他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竹笋壳。
可以重复利用的。
吃完后将粽叶洗净晾干,然后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就可以了。但是重复利用的粽叶香气已无之前那么浓郁,所以再用来包粽子可能香味有所减少,不过这些粽叶还可以用来垫在馒头、糕点下面,这样一来蒸出的糕点更香,二来还可以防止黏在蒸笼上。
端午将至,人们已经提前吃起了香喷喷的粽子。家中自制粽子更是干净卫生。粽子吃完,有些市民习惯将粽叶回收洗净,准备来年再用一次。二次使用虽节俭,但粽香变淡的同时,处理保存不好还易生菌,粽叶抗氧杀菌作用大大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