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质比较弱,刚出生基本没什么抵抗力和免疫力。宝宝什么情况下不能打预防针?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下文介绍。
1、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宝宝,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2、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打预防针,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3、预防接种期间,若宝宝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4、患严重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皮肤病的宝宝,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
5、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
6、有哮喘、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7、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8、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宜接种。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现象,因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减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种后必然会起一定的副反应。一般在接种的当天或第2天,多为低热,一般不需要处理。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时,原则上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即可。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天,或者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就要及时入院请医生处理。
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