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是我国很特别的一个节日,是新年的第一天,会有很多的文化习俗和注意事项。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不能杀生的,因而,大年初一不能杀鸡。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大年初一是不能杀鸡的。
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正月初一是有很多讲究的:正月初一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不能讲粗口,更不能骂人,谁家小孩与人打架了,家长还要带上一对桔子上门赔礼道歉;老人一般会吃斋饭,外出给人拜年除了带礼物,还要捎上一“双”桔子,这里要用“双”字,回家还要带回去的,不能与主人家或者别的客人弄混了,万一忘记了,主人改天还会送回来。其实还有很多习俗,只是越来越淡了,特别是年经人就没有好么多讲究了。
在春节期间的禁忌中,大年初一的禁忌特别突出,“年初一,不杀鸡”就是其中流传广、影响大的一个。
“年初一,不杀鸡”习俗的来历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没有杀鸡的实际需要。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到除夕,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准备食品和衣物,迎接春节的到来。一般在除夕前,鸡鸭鱼肉、年糕、饺子、油炸食品、香烟、屠苏酒、香肠、挂面等,都已经准备好。既然一切准备就绪,应有尽有,年初一杀鸡就毫无必要了。
其二,是年节期间整体上的禁忌使然。初一不仅不杀鸡,而且任何动物都不得宰杀,这种禁忌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如果杀鸡的话,必然会流血,流血即所谓“破”,“破”即破败、破坏、衰落之意,当然是很不吉利的。过年既然讲求大吉大利,就不可以杀鸡。另外,“鸡”与“吉”同音,以鸡谐“吉”,象征吉祥如意,杀鸡即意味着破除了吉利,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由于年初一的重要性,初一不杀鸡就意味着一年到头都吉利。
其三,笔者认为,“年初一,不杀鸡”的风俗还与过年“放生”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放生,就是把原来野生的小动物(如鸟、鱼等)放了,让它再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自在地生活。根据古书记载,春秋时期就有越筒子放生斑鸠的传说。也有刘邦登基之后,每到正月初一大放斑鸠的民间故事。既然野生小动物在节日期间可以放生,像鸡鸭之类的家禽更不应当在过年期间杀掉。
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看,“年初一,不杀鸡”的习俗,是被遵从得最为彻底的年节习俗之一。祭祀祖先、给压岁钱、说吉利话、一家人围在一起除夕守岁等,都因为生活观念的世俗化、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人情的淡薄而打了不少折扣,惟独“年初一,不杀鸡”,大家都欣然从命。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遵守的禁忌。“不杀鸡”,是一种不作为,这种不作为在年节不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妨害,还有如此吉祥的意义,当然就容易执行了。
人们认为,初一是鸡日,应该画只鸡贴在门上,可以避邪,所以杀鸡是绝不允许的。这种习俗,起源于远古时候的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尧帝在位时,国力强盛,百姓安康。四邻的一些小国,都争先恐后地带着奇珍异宝前来进贡朝拜。其中,有个叫祗支的国家,向尧帝进献了一只稀世珍鸟。此鸟形状像鹰,眼睛如鸡,声音似凤凰,名叫重明鸟。它本领非凡,既能在空中与鹰隼秃鹫等凶猛之鸟搏击,也能在地上与豺狼虎豹等凶恶之兽战斗。除此之外,它还能驱鬼辟邪,妖魔鬼怪都惧怕它。因此,那时的人们都把自己的家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盼望重明鸟落到自己的门户上。但不知为什么,这只重明鸟飞走了,人们再也见不着它。于是,有人就用金子或木头刻一只重明鸟放在自己的门户上,以求平安。
后来,人们觉得雕刻太费事,就只在门上画上重明鸟的样子,也同样能避邪。随着时光的流逝,画上的重明鸟的形象渐渐变成了大家日常所见的鸡的形象了。
门上画鸡避邪,初一忌杀鸡的习俗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