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洗鱼被扎,事后没有消毒处理,竟然半条手臂都没了?真是吓死宝宝了!其实,深海里的鱼都是带有细菌的,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会引起大大小小的疾病。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特别是肝病患者,对创伤弧菌是毫无抵抗力的,这种现象很容易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1月10日傍晚,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博士介绍,创伤弧菌,也称海洋弧菌、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海岸环境中自由生活的细菌。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引起的病情轻重不等,从轻症、自限性损害,到进展迅速的蜂窝织炎和肌炎都可能发生。“伤者感染创伤弧菌后,约3~4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如果刺伤的伤口较浅,可以在家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但如果伤口较深,超过1厘米的话,建议到医院就医。”专家认为,鱼刺刺伤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不多见,但是刺伤有时会造成细菌感染,细菌进入手脚组织引起囊肿等情况,需要开刀引流处理。此外,肝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患者,被海鲜扎伤后尤其容易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人体,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伤口感染。最常见的是渔民、牡蛎剥壳者等发生职业性创伤,伤口暴露于港湾水体;其次是水运事故中,伤者的伤口暴露在水体中;近年也多见市民处理海鲜时被扎伤、钳伤,从而被感染。比如一名珠海市民被濑尿虾扎伤手指,差点要截指。二是因为生吃海鲜等食源性创伤弧菌感染。比如2016年10月底,广东一名男子因生食贝类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第三天入院治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黄琼博士说,食源性创伤弧菌感染还可表现为“胃肠型”感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一般无发热。
黄琼博士指出,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血色素沉着病及免疫缺陷者(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患者,是感染创伤弧菌后发生败血症的危险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在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后,可在12小时至3天内发病。约三成患者就医时出现休克,或入院后12小时内出现低血压。近八成的患者有特征性的大疱状皮损,患者经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并常见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此外,超过一半的病人会死于原发性败血症;而在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中,病死率超过90%。”黄琼说。
长江中下游称昂刺鱼、黄颡鱼。它全身光滑,背上却有一根昂起的硬刺,人不小心极易被它刺中。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人被刺后伤处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又叫鳜鱼、花鲫鱼。值得注意的是,桂鱼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伤后肿痛甚烈,伤者会发热、畏寒。它是淡水刺毒鱼类中引起刺痛最严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杀桂鱼时,应特别小心。
又叫老虎鱼。石头鱼背鳍基部有毒腺,如果被石头鱼的刺刺伤,毒素马上侵入人体,轻则造成肿痛,重则可能会造成痉挛和昏迷,因此应及时就医。
一、贝类等海鲜要煮熟方可进食。对于带壳的贝类:煮要待水沸至贝壳张开后5分钟;蒸要至贝壳张开后9分钟;不吃烹调中壳未开的贝类。对于不带壳的海鲜:煮要待水沸后3分钟;炒要至190 至少10分钟。
二、处理海鲜时,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海水污染。
三、海鲜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
四、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勿生食贝类海鲜。
五、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避免下海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