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生活中常见的治病方法,那么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冬病夏治是什么时间?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冬病夏治的方法和原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中医看来,这类好发于冬季的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不局限于工夫,把夏、长夏之酷热时,均可作为养阳工夫段,多半主张每年6月至9月。
在酷热的夏、长夏,应按奇偶数配阴阳实际,选择奇数对患者医治以达养阳。
这一盘算法以为,从夏至开端,按照干支纪日的陈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呈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呈现5个庚日时为20天。
综上:
第一,医治期工夫选择在夏、长夏,即6月至9月份;
第二,每一个伏天的第一天为必选 ;
第三,在每一个伏天当选择3个奇数日,为三伏最佳工夫。
提示:每年贴药工夫并不用拘泥,只需每年夏至开端后末伏完毕前都可贴药,不用强求在夏至或入伏当天。人人可以依据本人的工夫来贴三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