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或致瘫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2018-07-26 22:17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仰卧起坐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但是人们却不知道错误的动作会让自己瘫痪。那么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仰卧起坐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仰卧起坐或致瘫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在日出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做仰卧起坐。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不当的姿势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也许是终身瘫痪,那么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仰卧起坐或致瘫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仰卧起坐或致瘫

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送到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因而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经过及时手术抢救,男子才恢复了健康。

而《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21日也曾在健康版面发文《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称健身达人和军队专家正在极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代替仰卧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伤,美军甚至还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这项体育运动项目还能继续开展下去吗?

昨天,记者采访了健身教练、医生和学校的体育老师,听听他们的看法。

医生和健身教练: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我们先来请教一下健身教练和医生,看看目前常用的仰卧起坐方式到底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按照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仰卧起坐的标准姿势是这样的——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但是,专业的健身教练是很不赞同这个姿势的。

“专业参加健美比赛的人,几乎都不会练习仰卧起坐。”健身教练沈超告诉记者,在练习仰卧起坐这个动作时,主要锻炼的是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需要锻炼这些肌肉群的一般是那些经常久坐的人,他们的腰部力量比较弱。“实际在做动作时,大家都是用双手紧抱后脑,用力往前,才能带动上半身坐起,和这些肌肉群受到的锻炼相比,颈部、脊椎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徐跻峰看来,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来说,仰卧起坐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来徐跻峰这里看病的很大一部分是腰肌劳损的成年人。32岁的周先生就是最近的一个病例,他腰痛的罪魁祸首就是两周前的健身房锻炼。当时,周先生练习了仰卧起坐和拉伸这两组动作,因为没有健身教练在旁边指导,他采用了普遍的做法:双手抱头,带动上半身,结果出了问题。

徐跻峰说,周先生的腰部肌肉其实当时就已经拉伤了,伤痛持续了两周,“有些病人还可能转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肌肉劳损”。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做仰卧起坐过度或姿势不正确,小时候可能看不出问题,但长大了之后,肌肉会更容易出现劳损,骨骼发育也会有一定影响。”徐跻峰说,“更严重的是,会有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潜在风险。因为这个动作有压迫椎间盘的过程,如果动作剧烈就会造成器质性损伤。”

在他看来,年纪太小的孩子或者腰椎本身就有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做仰卧起坐。

体育老师:双手抱头的动作暂时不会改

健身教练和医生,都认为我们常用的仰卧起坐姿势对身体有危害,那中小学体育课上的这个项目有没有可能取消?或者改变下动作呢?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仰卧起坐对小学低段的孩子没有要求,1分钟的测试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及格标准是16个,优秀是42个。相信无论是70后还是00后,都有过同学帮忙按脚,自己咬牙切齿地一个个做仰卧起坐的经历。

那学校会取消这个体育考核项目吗?

昨天,钱报记者采访了不少杭州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短期内不大可能。因为仰卧起坐简便易学,并不需要太多的辅助手段,再加上小学体育课本来安排得就不多,练习仰卧起坐的机会有限,只要事先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不过快过猛,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之前也几乎没有听说过造成运动伤害的例子。

那被专家和健身教练所诟病的“双手抱头”这个动作呢?会不会改一改?体育老师们表示,这个动作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短期内改动的可能性并不大。

看样子,学生们得把仰卧起坐进行到底。但家长们不需要太担心,不少体育老师说,他们一般都会在做仰卧起坐时提醒学生用腹部力量,而不是手臂力量,因为会造成损伤其实不是动作本身,而是用力的问题。“总体看,大部分孩子的动作还是标准的。而且,孩子们需要锻炼腰部力量,也比较适合动力运动,仰卧起坐就是个操作简易的动力运动。”一位资深小学体育老师说,在课堂上老师也会采用其他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腰腹力量,不会仅仅依靠仰卧起坐这一个动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仰卧起坐或致瘫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背部不适

仰卧起坐做得太快是很多人的通病,但这却是效率不高的做法,因为这么做运用最多的是髋部肌肉,而非腹部。不仅如此,髋部还会将压力转移到背部,这可能让你在锻炼中或者锻炼结束后感到不适。

脊椎受损

锻炼者在运用腹肌的同时,还在运动臀屈肌,因而可能导致背部弯曲,脊椎受损,腹肌不发达者尤易受伤。臀屈肌的杠杆作用还可能导致腰椎间盘压缩。

科学家解释仰卧起坐的危害

先不论仰卧起坐能否如你所愿塑造体形,增进健康,这种锻炼方式会造成诸如背痛之类意想不到的后果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theUniversityofWaterloo)脊柱生物力学教授斯图尔特·麦克吉尔(StuartMcGill)研究仰卧起坐多年,他认为传统的仰卧起坐确实对人体有害。

在脊柱生物力学的实验室里,麦克吉尔用猪的尸体进行了多次实验。他反复屈伸它们的脊柱,就像人们做仰卧起坐时一样,不同的是一次持续很多个小时。之后,麦克吉尔检查猪脊柱里的椎间盘,发现其椎间盘受到挤压,突了出来。对人体而言,这种挤压会压迫神经,引发背痛,甚至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

之所以用猪做实验,是因为在众多动物中,猪的脊柱和人的脊柱最为相似。当然,有批评者指出,猪与人之间仍相去甚远。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弯曲的动作一连重复了成千上万次。而人们哪怕训练再刻苦,在做完一组仰卧起坐后,也会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

对猪脊柱进行的实验表明,类似于仰卧起坐的运动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引发疼痛。

也许这些研究结果描述的是极端情况下的后果,因为人们不可能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做仰卧起坐。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通常以十五个仰卧起坐为一组,这样显然并不会伤到椎间盘。尽管如此,人们仍有可能受伤。2005年有人发表了一项研究,其研究对象是驻扎在美国布拉格堡(FortBragg)军事基地的士兵。研究表明,在两年一次的军队体能测试中受伤的士兵里,56%是由仰卧起坐导致的。

有些人很容易因为仰卧起坐而患上背部疾病。我们可能每天做三十个仰卧起坐,数十年如一日也无碍,但也可能因此而受伤。而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人。这也许和基因有关。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大多数背部疾病的起因不是受伤,而是遗传因素。背部有无毛病,75%是由基因决定的。

自1991年以来,双胞胎脊柱的研究项目已就芬兰、加拿大的多对双胞胎进行了研究。研究员发现,基因对腰椎间盘退化的几率有很大影响。即使双胞胎中的一个干的是体力活,而另一个从事需要久坐的工作,两人背部疾病的发病率仍然是相同的。

仰卧起坐可能引发背痛,但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某些人身上。当然这是个不做仰卧起坐的好借口,但如果你确实想要做仰卧起坐,有没有一种较不容易受伤的方式呢?

麦克吉尔教授建议,两手滑至后腰下,以免后腰紧贴地面,从而尽可能减轻脊柱承受的压力;一只膝盖曲起,另一只膝盖伸直,然后头部、肩膀稍稍抬离地面。麦克吉尔说,想象你的头部正靠在浴室磅秤上,而你微微抬起头,使秤上的数字显示为零。麦克吉尔在《背部机理》(BackMechanic)一书中对该方式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Auck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的布雷特·孔特雷拉斯(BretContreras)在仰卧起坐研究报告中建议,一开始每次只重复做十五个锻炼脊柱的动作,之后逐渐增加,最多不超过六十个。人在躺了一夜或坐了很久后,身高会比其他状态下高一点,这时候做仰卧起坐会更加吃力,也更容易受伤。所以,在桌前坐了几个小时后,不要立刻站起来,到地上做仰卧起坐,也不要早上一起床就从床上跳下来做仰卧起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仰卧起坐或致瘫 仰卧起坐的危害有哪些

仰卧起坐注意事项

逐渐增加仰卧起坐反复次数

对于一位刚开始以仰卧起坐来训练腹部肌肉的参与者而言,每次仰卧起坐的次数以不超过10个反覆为原则(先训练您腹部肌肉的肌力),每完成一次的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让腹部肌肉能够放松10分钟以上。

慢慢进行仰卧起坐

主要是以腹部肌肉的耐力为训练目标,因此,只有慢慢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比较能够确实训练腹肌的耐力。

仰卧起坐的动作

人体上腹部的肌肉,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因此,如果仰卧起坐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在矢状面(双肩平行的起坐动作)上的动作进行时,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的训练效果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只有增加身体纵轴(右肩带向左腿与左肩带向右腿)旋转的动作,才可以避免腹肌训练的不协调状态。

除了上半身的动作以外,为了避免仰卧起坐过程中,下腹部屈曲髋关节肌肉的负荷过大,进行仰卧起坐时应屈曲膝关节。但是,在这种仰卧屈膝的姿势下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后,反而会限制到下腹部肌肉的训练效果。因此,对于以下腹赘肉为主要训练部位的中年男女而言,适当进行屈膝抬腿的动作,比较能够确实训练下腹部的肌肉,达成训练腹部(上腹部与下腹部)肌肉的目的。

建议:30岁以下,仰卧起坐的最佳成绩应为45-60个/分钟;30岁最好做到35-40个/分钟;40岁应做到35个左右/分钟;50岁应努力达到25-30个/分钟。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