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无论针灸还是打针,都会碰到酸疼、胀的感觉,但是连续疼痛一周那就不是好事了!想知道扎针后感觉疼痛是怎么回事?来看看本文带来的解决方法你就会知道啦!
近年来,医疗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问题屡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冲击着广大市民的道德底线。对于这类的恶性事件,最高检近期发言凡是暴力伤医案件,一律列为重大敏感案件。近日,南京警方就处理了一起暴力伤医案例,病人家属在医院过道内对护士动手殴打,而原因竟是认为护士打针把病人戳痛了。
监控直击:医院过道里护士被人挥拳殴打
10月22日,秦淮分局止马营派出所接到报警“省中医院有护士被打了”。民警迅速赶到了住院楼的报警楼层,只见楼道里已经围了不少人,院方工作人员立即上来指着现场的一名中年男子,表示就是他打了科室的护士。
民警随后看到在一旁捂着后脑勺的护士,此时她一脸的委屈,面对仍然在向他咆哮的肇事男子,她显得一点没有办法。民警立即制止了男子的行为,同时上前询问护士的情况,在得知对方并无大碍后,民警让同事将涉事双方带回了派出所,而他则到医院的监控室调取刚刚事发时的监控。
很快民警找到了当时的监控,视频还原了刚才冲突的一幕。画面里,一名护士从病房走出来后,一个中年女子立即找了上去,两人似乎是在争论,中年女子与护士发生了推搡。这时候病房里走出一名中年男子,上前拿手里东西砸护士,随后又是一巴掌打向她的后脑勺,周围人发现了情况立刻将男子拉开。
由于事发在看病高峰期,现场有大量市民围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民警立即将监控进行复制,赶回派出所处理此事。
警方查证:动手原因竟是家属认为护士戳痛了病人
大庭广众之下,为何突然对一名护士施暴相向,打人的韩某向民警进行了解释。原来,韩某的丈母娘在省中医院住院治疗,护士小陈像往常以前前来给她打针,扎针时可能弄疼了对方,丈母娘一直在喊疼。
由于心疼母亲,韩某的妻子在小陈打完针后出门找她进行理论,小陈解释打针有点疼是正常的,但是对方一直怀疑是小陈技术不纯熟才导致母亲疼痛难忍,要投诉护士小陈,并且拉住小陈看了她的工作牌.
就在这时韩某走了出来,看到妻子与小陈起了争执,二话不说上来把手中的棉签砸向小陈的脸,小陈还没反应过来,他又用手掌朝着她的后脑勺又打了一下。韩某在动手的过程中,一直对护士小陈骂骂咧咧,小陈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当时就吓傻在了现场。
随后,有围观的病人拉住了还想继续动手的韩某,并通知了医院的保安处,随后医院的保安向止马营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处罚:新规刚出有人顶风作案被行政拘留
就在这起医患纠纷发生的前两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 刚刚提到过,暴力伤医案件一律列为重大敏感案件,而韩某的行为无疑是顶风作案。
在派出所内,民警对韩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告知他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公共秩序,而他也因为他殴打小陈的行为,被秦淮警方处以行政拘留5天并处罚金200元的处罚。直到这时韩某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给自己带了大麻烦,他向民警表示自己非常后悔。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
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针灸疼痛感很小,糖尿病、白血病等人群不适宜针灸,如果你想针灸,在针灸前一定要先咨询下医师,看看自己是否是适合针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