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名刘爹爹的血液呈蓝紫色被送到医院进行急救,经过医生的诊治,我们了解到,病因竟然是吃剩菜剩饭引起的。那么长期吃剩菜剩饭有什么危害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据了解,六旬刘老汉刚被送到医院时,不仅舌头是蓝紫色,甚至连血液都变成蓝紫色。医生介绍,刚接诊时,刘老汉还出现多器官衰竭的症状。医生分析,这和最近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有着直接的联系。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主任吴文娟表示,多器官衰竭的情况下,我们就考虑先做血液净化,血液倒出来以后,在阳光下一看,就是紫蓝色的,我们考虑到是食物中毒。
在和家属沟通后,医生了解到,刘老汉已经六十多岁了,平时一个人住,非常节约。每天的剩菜剩饭没吃完的就留到第二天再吃,舍不得倒掉。
由于刘老汉平时的饭菜大多以蔬菜为主,夏季高温时期,蔬菜非常容易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
植物中的氨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亚硝酸盐。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细菌繁殖。细菌越多,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对此,医生给刘老汉持续进行血液净化、抗感染和器官保护等治疗。目前,他已经恢复神志,器官损坏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好转,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生提醒,夏季高温食物难以保存。目前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都是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后,导致身体出现意外。因此,夏季饮食一定要确保卫生,尽量现做现吃,不要长时间保存。
做食物过程中尽量防止细菌污染。隔夜菜不是不能吃,但隔夜菜在夏季尽量不要吃。
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而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摄氏度),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
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大家都知道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如果是在冬季,有些家庭认为天气寒冷,剩菜不用放冰箱,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现在,城市中冰箱的普及使用,使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但并不等于把蔬菜放进冰箱就完全可以放心了;时间长了,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
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而选择瓜类蔬菜。
特别提示:常温下,存放到第二天产生亚硝酸盐较多的有菠菜、菜花、豆角、甘蓝、青椒,菠菜中的亚硝酸盐远远超过其他蔬菜。产生亚硝酸盐较少的有西红柿、莴笋、韭菜、西葫芦、茄子、蒜薹、胡萝卜、芹菜。
炒熟后的菜里有油、盐,隔了一夜,菜里的维生素都氧化了,使得亚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进入胃后变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虽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质,但却是健康的一大隐患。亚硝酸盐进入胃之后,在具备特定条件后会生成一种称为NC(N—亚硝基化合物)的物质,它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受到细菌污染,会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胃肠炎,食物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剩下的饭菜一次次地加热,以为这样就可以防止饭菜腐败。其实从医学角度分析,这种观点并不全正确。因为有些食物的毒素仅凭加热是不能消除的。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100℃的高温加热,几分钟即可杀灭某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是对于食物中细菌释放的化学性毒素来说,加热就无能为力了。加热不仅不能把毒素破坏掉,有时反而会使其浓度增大。另外,在各种绿叶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硝酸盐是无毒的,但蔬菜在采摘、运输、存放、烹饪过程中,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尤其是过夜的剩菜,经过一夜的盐渍,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
而亚硝酸盐经加热后,毒性会增强,严重的还可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另外,像发芽的土豆中含有的龙葵素、霉变的花生中所含的黄曲霉素等都是加热无法破坏掉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剩菜只要热热就行了,最好还是吃多少做多少。
人们通常认为不会导致疾病的蔬菜,过夜后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加热后毒性增强,因此蔬菜反而是最不能隔夜的。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吃不了剩下都很常见。有人觉得,剩菜剩饭下顿再吃,方便不浪费;还有人反对说,剩菜不能吃,会致癌。究竟怎么做对健康更有利?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为您讲解——
除了合理储存,回锅加热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剩菜在冰箱里储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回锅。因为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
不同剩菜,加热也各有技巧:剩菜中,属鱼虾蟹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温下储存,也会产生细菌,容易变质。所以,加热时最好再加点酒、葱、姜、蒜等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鲜,还具有一定杀菌作用,能防止引起肠胃不适。
与海鲜蔬菜相比,肉类比较不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但一定也要将其热透,最好加热10分钟以上,或微波加热1分钟以上。加热时,不妨加点醋,肉类富含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受热后,会随着水分溢出。这些物质遇上醋酸就会合成醋酸钙,有利人体的吸收和利用。
米饭、馒头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因为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毒素。这些有害物质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所以,如果两天还没吃完,即使看起来没变质,也不要再吃了。
吃剩菜,人们常担心损失营养和不利健康。从这两个方面说,素菜都不及荤菜让人放心。
众所周知,剩菜常有亚硝酸盐过量的问题。亚硝酸盐本身有毒,在胃里与蛋白质相遇,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于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温度较高地方,放的时间一长,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营养更容易流失。这是因为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素通常多达几十种,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E都比较怕热。而蔬菜的营养价值恰恰体现在丰富的维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热的素菜,营养损失严重。
食物中还有些不太怕热的营养素,比如说钙、铁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人们通常会通过鱼肉等荤菜摄取,因此热一回,营养损失不会非常严重。
所以,无论是从营养还是安全的角度,都尽量不吃剩的蔬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凉菜不论荤素最好都不吃剩的,因为如果不经加热,其中的细菌不易被杀死,容易导致腹泻等不适。
上顿吃,下顿吃,没有了新鲜感,剩菜往往还容易被剩下。为了健康,上顿的剩菜,下顿一定要吃完,否则要坚决扔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次“剩菜大变身”了。
肉类凉拌、炒菜皆可。酱牛肉、酱肘子等最简单的变身方法就是凉拌,可把肉切片与新鲜蔬菜、调味料一起拌匀;也可以与胡萝卜、芹菜等蔬菜同炒。还可把酱肉剁碎,与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烧饼里做成肉夹馍。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酱牛肉拍散剁碎,加盐、糖、酱油炒成肉松佐餐也不错。
煎炸鱼类,加热后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实可以加入彩椒、胡萝卜丁等重新红烧,以酱油和糖调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家里蒸米饭,一次容易多。剩饭除了炒饭、煮粥外,还可将其打碎,加豆腐和鸡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饭还可以与土豆、肉末等搅拌,做成干炸丸子。
蔬菜在储藏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维生素C、叶酸等在储藏和反复加热之后损失极其严重。剩下荤菜要比素菜更好保存:一方面,放在冰箱里的荤菜,只要在吃之前彻底加热,可以保存1-2天,虽然损失一些B族维生素,但蛋白质可以完全保留,也不至于产生有害物质;另一方面,荤菜再次加热时味道仍然不错,而蔬菜在热之后几乎失去其美食价值。在荤菜当中,最应先吃完的是水产品,因为水产品的蛋白质特别容易被微生物所分解,水产品也更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
用盘子储藏剩菜往往不能有效利用冰箱的空间,建议提前准备一些容积较小的方形、长方形的保鲜盒,把剩菜分类装进保鲜盒中,再整齐地排列在冰箱中。最容易变质的食物,如豆制品和海鲜,应当放在冰箱下层深处,或者保鲜抽屉当中,因为这里的温度最低。水分含量较低的炸鱼、炸丸子之类,则可以放在略微靠外的部分,因为这里温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冰箱开门时温度不够稳定。剩的果汁之类可以放在冰箱门的部位,因为果汁比较酸,细菌不易快速繁殖。
将剩下的荤菜再搭配新鲜的蔬菜进行烹调,无论其在美感还是口感上,绝对不亚于其它菜品。比如说,剩的红烧排骨可以加咖喱粉,再加些洋葱、蘑菇、土豆、胡萝卜等,做成咖喱洋葱炒排骨,肯定会大受欢迎;剩的炒肉丁、炒肉片之类也是一样,先把其中的蔬菜部分吃掉,然后把肉的部分配合到新炒的蔬菜当中去。如果剩的是大块的带骨肉,可以考虑煮成汤,配合一些海带、蘑菇、萝卜、青菜等;如果是没有骨头的大块肉,可以考虑把它弄碎,再和凉拌蔬菜搭配在一起,或者用来当做馅饼和春卷的原料。
当剩菜较多时,不可能在一餐之中全部翻新,所以,可按照先水产后肉类、先清淡菜肴后浓味菜肴的顺序,每餐按用餐的数量上翻新菜,并保证这些翻新菜不再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