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都知道,外伤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表皮擦伤、皮肤撕裂伤、割伤、刺伤以及烫伤等等,不同外伤的处理方法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外伤怎么处理好得快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其中表皮下的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处理方法:如果是擦伤外层的表皮,不会出血,但是比较痛,如果创面干净,可以涂点碘酒防止局部感染即可;如果是擦伤面积比较大,或伤处有泥土和不干净的东西,可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伤口,在涂抹碘酒;如果伤口有碎玻璃、金属屑等,冲洗不净时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皮肤撕裂伤多因为摔跤、碰撞严重使表皮、真皮全部撕裂。伤口不整齐、不规则。
处理方法:这种伤口多数有出血现象,首先必须按压止血,然后送医院治疗。
注意:按压止血的时候要用消毒的纱布或干净的毛巾等,不要用不干净的物品按压伤口,防止病菌进入伤口出现感染。
割刺伤多数是因为小刀、剪刀、细针等利器误伤,可以伤到皮肤甚至血管和神经,一般来说伤口比较深且整齐、干净。
处理方法:出现割刺伤时首先要注意止血,如果伤口不深可用创可贴止血,如果伤口较深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止血紧紧的按压伤口止血。
注意:如果伤口较深,并且是锈迹类利器,需要立即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淤血多数是外力导致的皮下组织血管破裂,血液从毛细血管破裂处渗入皮下的一种症状。
处理方法:如果皮肤上面有淤血,应该用凉水或冰块冷敷;如果受伤的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可以将胳膊或腿抬起来,可帮助消肿。在发生淤血24小时候以后,就可以用温水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消散。
抓伤多发生于小孩之间,一般来说问题不大,适当碘酒消毒即可。
注意:清洗伤口用流动的水,如果被抓伤后小孩出现感染、发烧就要及时送医治疗。
砸伤或挤压伤比普通的碰撞更加严重,如果出现砸伤或挤压伤,首先要冷敷或止血,如果疼痛剧烈,甚至出现肿胀应该考虑有骨折的可能,应该立即送医院治疗。
如果是被普通的动物咬伤,可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再涂抹碘酒予以消毒,然后送至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如果是被毒虫、毒蛇咬伤,注意用纱布固定伤口上端,减少血液流动,并立即送医治疗。
如果是烧烫伤,一定要注以下几步原则:
1、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甚至可以考虑用冷敷。
2、小心脱去异物,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位,尽量避免将皮肤弄破。
3、在冷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稳定情绪。
4、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纱布盖住受伤的部位,不要涂抹任何米酒、酱油、牙膏、浆糊、草药等,避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并且立即就医治疗。
止血是外伤的基本技术之一,自其中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如果遇到外伤,我们处理外伤时通常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那么包扎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呢?
环形绷带包扎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 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
(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在外伤中常常会出现骨折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骨折的地方进行固定,在固定之前我们要了解下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急救方法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上述内容都是外伤急救的基本技术之一,其实搬运也属于急救的重要技术,因为不正确的搬运方法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搬运方法: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注意事项:
(1)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2)病(伤)情严重、路途遥远的伤病者,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呼吸、脉搏以及病(伤)势的变化。
(3)上止血带的伤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4)搬运脊椎骨折的伤者,要保持伤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伤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5)用担架搬运伤者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
(6)用汽车、大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动、刹车时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这些错误的方法习惯性被我们认为是生活常识,从来没有质疑过它的对与错。这就是有些人很小的皮外伤迟迟不能痊愈的根本原因,外伤处置最常见的五个错误方法是:
伤口的愈合,必须有“氧”,氧为形成胶蛋白所必需。
正确方法:最好暴露,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才对。
当皮肤表层细胞游移增生时,若遇到结痂,则皮层细胞难以移动,伤口愈合时间变长。
正确方法:伤口上适当的湿度会加速愈合。
除非感染已发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药膏,也会影响伤口愈合。
正确方法:重要的是用生理食盐水──冲、冲、冲。
以往伤口处理常是双氧水、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涂得“姹紫嫣红”的,但现在认为这些消毒药水,会破坏到肉芽组织,减少白血球活性。
正确方法:消毒是必要的,但要迅速,马上用生理盐水把这些消毒药剂冲拭为好。
云南白药具有止血的作用。于是有的人就习惯将云南白药直接涂撒在流血的伤口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云南白药虽然具有良好的活血、消肿、止血、止痛作用,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吐血等,但是多作为口服之用。如果将药粉直接散在流血的伤口上,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发炎,反倒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正确方法:伤口出血不宜直接涂撒云南白药,可采用止血带或纱布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