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机爆炸和自燃的新闻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手机越来越危险,经常发生爆炸和自燃的情况呢?在日常使用手机时,有哪些行为会引起手机自然、爆炸,又应该如何防范呢?
近日,武汉的张先生骑电动车经过雄楚大道时,裤子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发热起火,发出“吱吱”的声音。他赶紧用手去掏手机,可里面实在太烫了,根本没法忍受。顾不上在大街上,他赶紧脱裤子自救,可裤子脱了一半后,他觉得速度还是太慢了,就用双手将手机从裤袋里抖了出来。尽管过程不算太慢,他的左大腿一侧还是被灼伤,右手也被烫伤了,四周还可以闻到糊味,好在并无大碍,张先生既尴尬又气愤。
发热起火的手机是一部白色智能手机,手机电池严重膨胀变形,手机的某些部件已脱落,分成三部分。机身上有三星的标识,内部说明显示型号为SM-G9009W。
现在的手机电池都是锂电池了,锂是化学周期表上直径最小也最活泼的金属,体积小所以容量密度高。锂的化学特性太活泼,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会与氧气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而爆炸。为了提升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还有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材料来储存锂。
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纳米等级的细小储存格子,可用来储存锂原子。这样一来,即使是电池外壳破裂,氧气进入,也会因氧分子太大,进不了这些细小的储存格,使得锂原子不会与氧气接触而避免爆炸。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会失去电子成为锂离子。锂离子经由电解液(或者聚合物)游到负极去,进入负极的储存格,并获得一个电子,还原为锂原子。放电时,整个程序倒过来。电池内会再加上一种拥有众多细孔的隔膜纸,来防止短路。好的隔膜纸还可以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细孔,让锂离子无法穿越,防止危险发生。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生外部短路时,电池温度会急剧升高造成电解液汽化,把电池外壳涨破,锂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起火燃烧。 如果没有发生外部短路,但是电池在制造的时候不够精细,有小杂质刺透隔膜纸,造成内部短路,问题严重的时候,也会出现起火爆炸。
还有一种情况,是过充。在过充情况下,负极会产生很多针状锂金属结晶,这些结晶也会刺破隔膜纸,造成内部短路,从而起火爆炸。
此外,高温、撞击、刺破都有可能破坏隔膜,甚至让锂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氧气起火爆炸。
需要指出的是,在内部短路的情况下,问题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晚上不小心过充了,内部发生短路,但是电池的热量在慢慢积累。等到第二天中午把手机放在兜里面,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短路更加严重,才会造成手机起火或者爆炸,之前没有任何预警。
通常,我们使用的锂电池有锂离子聚合物和锂离子电池两种,前者没有电解液,出问题是先膨胀,胀破外壳才会起火,不会突然爆炸,有一定预警性,相对安全一点。我们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尽量购买这种电池。
对于用户来说,日常充电最好使用手机直接充电(即使电池可拆卸),并且采用原装充电器进行充电。尽量避免用第三方充电器,或者万能充(对可拆卸电池来说)。
遇到手机突然严重发热且热源为电池的情况,立即将手机远离身体,避免身体伤害。
锂电池目前还没有办法能保证 100% 安全,所有使用锂电池的设备都可能起火燃烧爆炸,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减小这种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