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2018-07-27 17:4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宝宝发烧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没有带宝宝的经验,宝宝一发烧,就心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由于宝宝的身体抵抗能力无法和成人相比,所以宝宝发烧也会很难受,爸爸妈妈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很心疼,也很着急宝宝能快点好。所谓病急乱投医,就会想很多办法帮助宝宝快点好,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误区是我们所忽视的,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宝宝一发烧,爸妈就心焦

宝宝一发烧,爸妈就心焦。

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急啊,就盼着能快点退烧,好受一点。

但有时候,爸妈对发热的认识和应对方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不少爸妈害怕高热会烧坏宝宝的脑子,事实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热或某些颅内感染引发的高热,大多数情况下,不用担心发热会影响宝宝的大脑。

多一些正确的认识,就能少点无谓的担忧;多知道一点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帮助宝宝少受点罪。

本文盘点了应对儿童发烧的九大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爸爸妈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误区一被子捂汗

这似乎是个「祖传」的退烧方法。一旦发热,不少爸妈的第一反应就是:

来,把被子捂紧,睡一觉出身汗就好了。

但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所谓「捂出一身汗就好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宝宝能出汗,说明疾病开始缓解,身体已经可以正常调节体温了。这并不是捂被子的功劳。

在疾病缓解前,盖得多或穿得多,是不利于散热降温的。宝宝发热时,本身就产热大于散热,总这么捂着,体温可能会继续上升。甚至会因温度过高,诱发宝宝抽搐。

丁香妈妈建议

环境温度让宝宝觉得舒适就好。热了脱一件衣服,冷了加一层被子,不要刻意捂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误区二冷水 / 温水擦拭

这是家长们爱用的另一种「退热方式」。

但擦浴之后,常常是体表的温度暂时降低了,一量体温,才知道发热并没有消退。

欧美等地的相关指南认为:温水浴或冷 / 温水擦拭对退热没有效果,不推荐这样的退热方式。

国内的小儿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则指出:温水擦浴不能作为主要的退热方法。

很多发热的宝宝通常昏昏沉沉想睡觉,这个时候被擦来擦去会很不开心,反而可能哭闹、寒战。

丁香妈妈建议

擦浴不是退热的方式。如果宝宝不排斥擦浴,且这种方式确实能让宝宝觉得舒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误区三酒精擦拭

绝对禁止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酒精擦拭的退热效果并不显著,且持续时间短。

酒精本身可能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

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丁香妈妈建议

任何时候都不要这么做!

误区四赶紧来片感冒药退烧

有的爸妈一见孩子发烧,也不问原因,就来上几片「感冒药」。这么做是不对的。

感冒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但它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感冒药的作用也并非针对病因,而是缓解症状,让孩子觉得舒服一些。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市面上的一些所谓「感冒药」,比如护彤、好娃娃、优卡丹、惠菲宁、艾畅等感冒药,两岁以下的宝宝禁用,四岁以下的儿童也不推荐使用,四岁以上的孩子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另外,尼美舒利儿童禁用,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也不是儿科常规用药。

家长们一定要牢记!

丁香妈妈建议

家中常备退热药,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目前,儿科应用最广泛的退热药是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美林、托恩)。

退热药在服用后半小时左右开始产生效果。如果体温没有下降的趋势,及时就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误区五吊针退烧快

口服药物或者打吊瓶,都是给药的方式而已,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不能单纯地说哪一种一定比另一种更好或更糟。

就普通感冒发烧来说,正确服用退热药通常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此时要求必须来一瓶吊针,反倒让宝宝多打了一针。

还有,一定要知道抗生素并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多数感冒发烧由病毒引起,如果这个时候,挂一瓶所谓的抗生素「消炎吊瓶」,根本就是胡来了。

丁香妈妈建议

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病情发展。让孩子多喝些水。多点抚慰和陪伴,少点无谓的担忧。

误区六退热贴来治发烧

退热贴是靠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说白了,就是另一种物理降温的方式。

而研究表明,这样的物理降温效果并不好。你琢磨啊,全身的温水擦拭效果都有限,巴掌大的一块冷冷的毛巾,效果又能有多少呢?

有些家长认为退热贴可以用来防止脑袋被高温烧坏。可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热并不会烧坏脑袋。而若疾病真的会损伤大脑,一片小小的退热贴也是阻止不了这种损害的。

另外,有些退热贴里添加了薄荷、冰片等清凉类物质,孩子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再对类似产品过敏,就更得不偿失了。

丁香妈妈建议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种方式确实能让宝宝觉得舒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但别指望「一贴就退烧」。

误区七用水银体温计量体温

严格来讲,这不算是误区。

但目前学界建议儿科逐渐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因为水银温度计可能引起汞中毒和误吸等意外。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相较之下更加安全。两者都更准确方便,耳温枪相对更贵一些。

丁香妈妈建议

换一支电子温度计或耳温计量体温吧,至于各自的利弊和具体的使用方法,点击下面的链接看看咯。

▼▼▼

给宝宝测体温,这些技能不能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爸爸妈妈注意了!宝宝发热时要避免这九个误区

误区八惊厥时掐人中

热性惊厥就是发热引起的抽搐。常见于体温上升阶段,体温越高抽搐概率越大。

掐人中,阻止不了抽搐,反而可能造成额外的伤害。

热性惊厥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好在大部分热性惊厥持续时间短,多在 1~5 分钟内自行缓解。且高热惊厥多预后良好,仅极少数会转变为癫痫。

丁香妈妈建议

孩子热性惊厥时,把孩子平放在床上,头偏向一侧,解松衣物,避免磕碰受伤。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东西或者给药。

有条件的,用手机记录孩子抽搐时的样子和持续时间,方便医生判断病情。

抽搐结束后,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发烧原因,排除颅内感染等可能。

误区九温度不高,就放任不管

心大的家长也不是没有:

体温不算高,忍一下就过去了。

发热毕竟是身体的一个警告:你生病了。

放任不管,可算不得称职的爸妈。明确发热的原因,及时科学地处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另外,小儿发热严重程度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体温高低,更在宝宝的整体精神状态。

丁香妈妈建议

如果孩子不想动、没食欲、昏昏沉沉没精神,整体状态很差,即使体温没有特别高,也应该要考虑及时送医,查明原因。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