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宝宝最好不要吃粽子。宝宝的肠胃功能不较弱,而粽子里面含有大量的糯米,宝宝吃了之后会不容易消化,会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由于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完善,不能给宝宝吃粽子,粽子多是糯米做的,不易消化,所以建议妈妈不要给宝宝吃为宜。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跟大米相比,糯米要相对难消化一些,这是因为大米的淀粉以“直链淀粉”为主,只有约20%是“支链淀粉”,而糯米的淀粉几乎100%为支链淀粉。人的肠胃很难将支链淀粉变成细碎状态,消化液里的消化酶也难以与它接触,因而人们在吃糯米制成的食物会感觉消化不良。成年人一次吃过多都会觉得胸闷胃胀,更别提小宝宝了。
宝宝满1岁之后才能吃粽子。
原因:
1、宝宝一岁之后基本上都已经长牙了,能够咀嚼一些食物食物;
2、1岁之前的宝宝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全面,消化功能不够完善,吃粽子不容易消化。
建议:
宝宝的肠胃功能不如成人发达,消化糯米一类的物质更是难上加难。不过,虽说糯米难消化,当对人体是无害的,宝宝并非完全不能吃粽子。
如果宝宝的饮食中已经添加了盐(通常在一岁以上),那么还是可以尝尝粽子的,让宝宝感受一下粽子这种独特的美味,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量,尤其第一次吃的时候尝试几口即可,避免食用过多消化不良。
小贴士:自制消化茶
配方为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加入一升开水熬煮,还可当养生茶饮用。
麦芽茶:麦芽味甘,性微温。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麦芽以炒焦使用,对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
山楂茶:酸而破泄,消积散瘀,善于消肉积、症块,并能行气活血。
一般的建议是1岁以内尽量不吃或少吃。1-3岁的宝宝,一次吃粽子不要超过粽身1/3。3-6岁的宝宝,一次吃粽子不要超过1个即可。
1、口味要清淡
吃粽子最好选择清淡一点的口味,早晨吃粽子可以配合稀粥,利于消化分解粽子的黏液。粽子本身就含过多的脂肪、盐、糖,热量很高,吃粽子时不要吃油腻、脂肪高的食物,做菜也不能过于油腻。可以配合清淡一点的、纤维多点的水果、蔬菜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2、粽子要热吃
在给宝宝吃粽子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凉的粽子,因为放冷的粽子质地较硬,不仅口感不够好,也更难消化,因此要记得先将粽子加热了才给宝宝吃。
3、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4、吃粽子不能放弃正餐,千万别把粽子天天当饭吃。
5、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要选择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品牌,并选择大型、正规的商场购买,尽量不要购买流动贩售点销售的散装、“三无”粽子。
要注意查看包装上有无“QS”标志,并查看标签上有无商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
注意辨别异常鲜艳的粽子,避免买到返青粽叶包的粽子。颜色青绿且表面鲜亮的小心是返青粽叶,因为原色粽叶在蒸煮后一般颜色会发暗发黄;原色粽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返青粽叶不但香味不浓,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
另外,不要购买“露馅”粽,粽子馅外露很容易变质,尽量购买包装完好的真空粽。
购买粽子时,一定要索取、保存发票或小票。
宝宝食用的粽子选购:
1、建议给宝宝选购口味清淡、单一、不过分油腻的粽子,一些含有绿豆、豆沙等植物原料的粽子比较适合宝宝食用,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帮助肠胃蠕动消化。
2、在包粽子上,将粽子的用料做一下调整,用部分杂粮米代替,如此可增加纤维质及维生素、矿物质;另外如果担心胆固醇摄取过多,蛋黄宜减量使用,更不要用油炒。高纤、低油、低胆固醇的粽子较健康。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一只手攥拳置于肚脐上方,另一只手也攥拳。靠在椅子背部或柜台边缘,将拳头使劲往里按,同时向上用力。
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异物没有吐出,再将孩子翻转过来,双腿分开夹在成人手臂间,用食指和中指,在乳头连线的下方的位置快速连续按压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