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宝宝流口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牙、添加辅食、习惯性咬东西以及疾病因素。宝宝流口水需要进行护理,那么宝宝流口水怎么办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宝宝到半岁左右,乳牙开始萌出,牙龈会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反射作用,刺激唾液的分泌而使口水增多,但是宝宝的口腔浅,不会把多余的口水及时的吞咽下去,而过多的口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等到宝宝两岁半以后,满口乳牙长齐了,流口水的现象就会改善。
辅食添加开始后,宝宝的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咀嚼功能也会增加,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而之前宝宝大多是母乳或者奶粉喂养,不需要唾液酶参与消化,所以不会出现流口水。
宝宝若有经常啃手或者啃橡皮奶头的不良习惯,会使口腔受到刺激,形成流口水,此外,宝宝不小心咬伤了自己的口腔皮肤,使口腔内有破皮,会产生疼痛感,导致宝宝不敢吞咽口水,也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宝宝流口水还有疾病的原因,若宝宝得了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喉咙发炎、舌炎、牙龈炎等,流出的口水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宝宝还会有轻微发热,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较差,宝宝很少流口水,因为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再加上此时宝宝只吃奶,奶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会很少。
宝宝此时会慢慢开始添加淀粉类的辅食,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而宝宝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会出现口水外流的情况,此外,有不少宝宝会喜欢将手指、奶嘴放在嘴里吸吮,也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6-12个的宝宝口水开始泛滥,大部分宝宝开始萌出第一颗牙齿,牙齿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的分泌增加。
1-2岁的宝宝口腔深度增加,吞咽能力加强,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消失,一般在宝宝1岁半左右,但是有极个别宝宝要在2岁前后流口水的情况才会消失。
小贴士:
流口水是宝宝成长的一部分,妈妈只要做好宝宝流口水时的护理,保护好宝宝的下巴和颈部皮肤,以免口水长时间刺激皮肤,引发炎症,一般宝宝流口水到一定阶段就会消失,所以妈妈们不必为此担心,但宝宝流口水若是疾病原因造成的,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
1、能帮助宝宝分解、消化淀粉类食物。
2、保护宝宝的口腔黏膜免遭病菌侵犯、防止蛀牙。
3、保持宝宝口腔潮湿。
4、有利于宝宝的咀嚼、吞咽功能的完善。
宝宝的皮肤较薄,口水中含有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消化酵酸,当口水流到嘴角、脸庞、脖子甚至是胸部皮肤时,很容易让皮肤的角质层被腐蚀,或是因为潮湿而导致霉菌感染,产生发红或湿疹、发炎等症状,所以妈妈要及时的擦掉宝宝流出来的口水,擦拭时要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
宝宝常流口水,妈妈可以给宝宝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润肤油,如橄榄油、芝麻油等,给下巴和颈部等口水流到处起到一层保护作用,以免皮肤直接受到口水的腐蚀。
宝宝流口水是属于疾病原因,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流出的口水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宝宝还会有轻微发热,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症状,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妈妈可以给宝宝使用围嘴,以保护口水流到处的皮肤,但要注意围嘴要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舒服,才能乐于使用。
妈妈要避免给宝宝使用含香精的湿纸巾擦拭脸部,以免宝宝娇嫩的皮肤受到刺激,可以给宝宝用专用的口水手帕,但要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且要经常洗烫消毒。
注意:不可直接用衣袖或衣服直接擦拭宝宝的口水。
辅食能很好的训练宝宝的吞咽能力,减少流口水,开始喂辅食时,可以从泥、半固体到固体逐渐添加,能很好的锻炼宝宝咀嚼、吞咽能力,对宝宝口腔肌肉的运用也有很好的帮助。
半岁左右的宝宝脸部皮肤比较薄嫩,口腔内腮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脆弱、易受伤害,若是经常揉捏,或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腺体的轻微损伤,唾液的分泌量会大大超过正常宝宝,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经常性或用力揉捏宝宝的脸部。
鲤鱼赤豆汤
原料:赤豆100克,鲜鲤鱼一条500克。
做法:将赤豆煮烂取汤汁,将鲤鱼洗净去内脏,与赤豆汤汁同煮,放黄酒少许,用文火煮一小时,取汤汁分三次喂服,空腹服,连服七日。
米仁山楂羹
原料: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水65O毫升。
做法: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每日服用三次,空腹服,连服七日。
温馨提示:
对于爱流口水的宝宝,妈妈要注意宝宝流口水区域的清洁,擦口水的时候,要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动作也要轻一些,可以给宝宝围上软布做的围嘴,经常换洗,保持干燥,若有溃疡出现,要给宝宝涂抹些药膏,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