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吃火锅的时候,是不是喜欢下鱼丸或者牛肉丸之类的食品呢?其实,在菜场或超市买的丸子类食品都是用十几种添加剂合成的,根本就没有肉的成分在里面,建议少吃。
我们平时吃的牛肉丸、鱼丸可能都是由各种添加剂做成,两三块钱就能做出几十个丸子,小编表示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鱼丸其实名不副实,大多是由鱼糜、猪肉、淀粉和各类调味品制成的,真正的鱼肉成分几乎没有。很多消费者觉得鱼丸中没有那么多油,其实这类加工的丸子含有更多的油脂和盐分,更加不适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大连烹饪职业中专高级讲师申永奇告诉记者,仿生食品虽然味道鲜美,但能量高、营养价值较低,无法和天然食品相比。
“不少的仿生食品中还添加了嫩肉粉、防腐剂、反式脂肪酸等成分,虽然这些食品中大部分经过检验,添加剂含量在限量范围内,但是由于人们每天所吃的含有添加剂的食物不止一种,种类多了就要警惕添加剂‘叠加’给身体带来的损害。即便是少吃也容易导致食品添加剂沉积体内,对肝脏、肾脏的代谢增加负担甚至造成伤害。”
很多鱼丸看起来非常白嫩,其实是使用了增白剂的原因。使用鱼糜生产的鱼丸,颜色一般都偏黄或偏暗,不少企业为了达到较好的观感效果,同时也为了减少企业支出,都会使用增白剂,而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是业内资深学者之一,薛长湖介绍,在鱼糜制品中添加淀粉、抗冻剂,从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应该的。“鱼糜制品不应该添加淀粉”是一种误解,但是添加淀粉的含量指标究竟应该是多少就显得尤为关键,现实中恰好就是这些关键的指标缺乏标准。
“日本企业做鱼丸,一般淀粉含量不超过15%。但是我国生产企业从5%至50%,甚至60%都有可能。这些是不良商贩。”薛长湖表示,“不法商贩利用这种漏洞,在加工鱼糜制品过程中添加了很多的淀粉。如果添加的很多淀粉不是工业淀粉的话,这个东西是可以食用的,这就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和超市购买速的冻鱼丸、虾丸、蟹棒、千层豆腐、鱼豆腐解冻后切开,并滴入碘液,发现所有肉丸全部变蓝(因为碘遇淀粉会变成蓝色),这说明这些肉丸中几乎没有肉。
既然肉的成分少,为何吃起来却香味浓,口感Q弹呢?加入“高弹素”等就可以让丸子“弹起来”,加入“卡拉胶”可以让丸子吃起来有肉的感觉;再加入些鱼肉香精、牛肉香精,就可以做成你钟爱的各种美味的“鱼丸”、“牛肉丸”了。而且这些肉丸多属于“三高食品”,所谓的鱼丸、虾丸、蟹棒等都是用淀粉、水、色素、水分保持剂、香精、防腐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出来的,营养价值极低,千万不要经常给你的孩子吃。另外,这些速冻肉丸也属于高热量、高油、高盐的食品,一两虾丸的能量至少相当于二两米饭,最好不要食用,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