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只吃七分饱。可是很多人,喜欢吃得饱饱的,觉得那是很爽的。可是很多人饭后肚子胀得厉害,又想吐,那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吃太饱的消食方法和吃太饱的危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距离手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胃痛胃胀发作时可增至100次。
2、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胃痛胃胀时可揉1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按摩腹部:两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4、灸足三里:取穴同上,点燃艾条,离穴位3-4厘米施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主治胃痛、腹痛、腹胀。
5、灸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点燃艾条,离穴位3-4厘米施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
陈皮炒薏苡仁煲水鸭
材料:水鸭300克,生姜3片,陈皮6克,炒薏苡仁30克,莲子、淮山(干片,中药店有售)各25克。
制法:薏苡仁略炒至微黄;其余各配料洗净,稍浸泡;水鸭洗净,置沸水稍滚片刻(即“汆水”)。将所有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具有补脾健胃、祛湿止泻之功。
太子参无花果煲猪瘦肉
材料:猪瘦肉400克,无花果50克,蜜枣2个,生姜3片,太子参20克。
制法:太子参、无花果、蜜枣分别洗净,稍浸泡,蜜枣去核;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切。将所有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加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健胃理肠、益气润肺,可用于脾胃虚弱、食难消化。
山楂茶
材料:山楂片25克、绿茶2克。
制法:山楂片、绿茶混合后加水煎沸5分钟即成。
功效:开胃、助消化,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者饮用。
1、保和丸:药方中的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其中山楂消导肉食;神曲能祛陈腐之积(去口臭),又能醒脾悦胃;莱菔子善消面食,三药同用,可消各种饮食积滞。佐以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食积易于化热,又佐以连翘散结清热,诸药配伍,使食滞得消,胃气得和。
2、四君子汤: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适量水,煲开后加砂仁5克,继续煲10分钟,取水饮用,一天一剂,健脾醒脾。
3、平胃散:苍术10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煲水饮用。患者如食滞夹湿,舌苔厚腻,且感觉困顿乏力,用平胃散最适合,一般两天则可见效。
喝温开水
吃太多胃不舒服,建议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喝几口温开水,可以有效刺激肠胃分泌消化液,加速胃中食物的消化吸收。
按摩腹部
吃的太饱,胃容量只有那么大,食物太多,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肠胃蠕动也会严重受阻,胃部舒服也是正常的,建议边走动,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食物的蠕动消化。
小茴香热敷腹部
将小茴香炒热,装入布袋中,放在小腹胃部,轻轻热敷一会,可以缓解肠胃不适,研究显示,小茴香中富含丰富的茴香油,这种物质能刺激肠胃蠕动,可以帮助排出气体,缓解胃部不适。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洪昭光说。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第一,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第二,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第三,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
第四,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
第五,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此外,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买小包装的食品,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比如豆类、魔芋等,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时有意识地帮别人转桌夹菜,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吃到什么程度该放下筷子?生命君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老师,给你一个判断标准。
在研究饱腹感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七分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很多人说:你怎么能感觉出来这么细致的差异呢?我根本不知道吃到了几分饱啊?这是因为多数人吃饭的时候从来没有细致感受过自己的饱感。如果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对食物的热情,吃的时候速度的快慢,每吃下去一口之后的满足感,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充实的感觉,这样慢慢就能体会到七分饱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才能习惯于七分饱。
还有一个秘诀,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有利于控制食量,预防肥胖。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较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帮助我们控制食量,避免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