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大暑节气会有很多的文化习俗,地方不一样,习俗也会不一样。大暑送大暑船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个习俗,那么大暑送大暑船有什么寓意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送大暑船的这一民间习俗那是由来已久。在清朝同治年间,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其是到了大暑时期更加地厉害。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江边建起了一座五圣庙,时常进行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而由于葭芷处于椒江口附近,沿岸的渔民也是特别的多,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渔民便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他们,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这也就是今天的“渔休节”送大暑船习俗的由来。对于当地渔民来说,这个习俗也许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虽说大暑船的由来是伴随着五位“瘟神”的传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说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五位“瘟神”也成了“五圣”,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五圣”在海上帮助渔民解除险情、送水送粮的传说。
传得最广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五圣分别姓张、刘、赵、史、钟,生前同科中进士,结果最后却被皇帝冤杀,死后冤魂不散,常要作祟,皇帝便封他们为五方行灾使者,民间称作“五圣”。由于五圣被视作凶神,人们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诞生了“送大暑船”这一形式。
送“大暑船”活动整个组织工作历来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并分工负责进行。大暑节前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迎圣”,所谓“迎圣”,就是迎圣队伍从五圣庙出发,边敲锣打鼓放鞭炮,边去当地本保庙、乡主庙、扬府庙分别请出所供奉的本保爷、乡主爷、杨府爷这3位神爷的牌位,用小轿抬回到五圣庙,这就是“迎圣”。
“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差不多大小,长约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载着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以备供奉。“大暑船”船身通体呈兰色,上头红色的花纹特别引人注目。
到了大暑节那一天,先由十几个青壮年人将飘红挂绿的大暑船从五圣庙抬往江边,随后,参加庙会的全体队伍便计算着时间从五圣庙出发了,他们沿葭沚主要街道逶迤而行,最后来到江畔。此时一般正是潮水涨满的时刻,至大暑船被拖出椒江口外白沙洋时,正好开始退潮,借助着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顺江而下,越漂越远,也带走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而后,沿线的渔民们又进行了相关的娱乐、庆贺节目,包括走高跷、舞龙、抬阁等。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退潮时,中午12点左右欢乐的人群才渐渐散去。
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等大,长约15米,宽约3米余。
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舱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水缸、缸灶、火刀、火石、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一应俱全的船上生活用品,并备有刀、矛、枪、炮等自卫武器。唯米俱用小袋,每袋一升,为千家万户所施。
大暑船须在大暑节之前赶造成功。大暑节前数 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佛事,还愿者纷纷将礼品送到庙内,以备大暑日装船。船须由一、二名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外,然后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渐渐远离海岸,飘向茫茫大海。
船只有飘得无影无踪,才算真正被五圣接受,才称得上大吉大利。如果船遇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飘回海门关,乃是不吉利的征兆。
驾船老大须挑选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之人,驾船之前须香汤沐浴,换取干净衣衫,并于五圣像前跪拜三叩头之后方可上船。
放船时,众求神还愿者双手捧香,于江岸向船跪拜遥祝,口念佛号送船,一时诵声雷动,蔚为壮观。
首送之后,年年造船送船,渐成习俗。传说有一年大暑船出海后,因船上之烛火使海盗误以为商船,追赶就近喝令停船,可船行依旧,毫不理睬。盗船遂开枪射击 以逼令停船,前船竟也开枪还击,令盗船无法接近。追了一夜,至天明时追上,跳上一看,竟是空无一人的大暑船,吓得海盗惊慌万状,连忙俯伏甲板,朝船上神龛 连连磕头,请求饶恕。
送大暑船活动以后逐渐演变成葭芷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大暑节到来之前,各方人士就开始准备:组织者延请木工赶造船只,烧香求神。还愿谢罪者,做买卖的生意人,民间艺人,戏班演员等从四面八方前来葭芷。一时葭芷街头人来人往,熙熙嚷嚷,煞是热闹。
送大暑船时,先要举行迎圣会。迎圣会分大迎、小迎。大年为大迎,小年为小迎,三年一大迎。迎圣会队伍前面有四人鸣锣开道,随后是八壮汉手执钢钗护持,然 后是五名少年扮成的五圣,各跨骏马,由马保牵马侍侯(有时亦坐彩轿) 。五圣之后有四人抬的香亭或台阁,上点香烛,供两旁百姓参拜。此是主队伍。主队伍后面则是走高跷、卖水果、卖梨膏糖、唱桃街、补缸、舞龙、打花鼓、摔小 球、抛瓷瓶等民间艺人化装,作各式即兴表演。最后是身穿红衣,颈上套白线(象征铁链锁身),手执香烛还愿的“罪人”队伍,他们都是曾经患重病,因祈祷五圣 而病愈者,现在趁送大暑船时前来“谢罪”的。
迎圣会队伍从五圣庙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煞是壮观。此时观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队伍先缓缓西行去栅浦,然后折回向东,行至前周、东岸、闸头等地,进入葭芷大街,返回五圣庙。
迎圣会以后是送大暑船,此时迎圣会队伍自动散开,一字儿排列在江堤上。时辰一到,为首者一声号令,鞭炮齐鸣,江堤上善男信女,手握香烛,口念佛号,磕头遥拜,目送大暑船起航,顺江直下海门关口。
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葭芷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提到三伏天的饮食,北方有句俗语,叫作“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一些地区还有赏荷花、“喝暑羊(羊肉汤)”、送“大暑船”下海、吃凤梨、斗蟋蟀的习俗。
农历的六月,也称暑月、伏月、荷月。南方将农历6月24日定为“花中君子”荷花的生日。 民间有结伴游湖赏荷,采莲插瓶,放荷灯,夫妻互赠莲子表达恩爱等习俗。 粼粼池水中,莲花叶如碧玉盘,茎似翡翠柱,花若美人面,亭亭玉立,高雅洁净。 莲花不仅可供观赏,还能净化水质,减少污染,实不负其品性高洁之名。
每年大暑在浙江椒江口要“送大暑船”,船身长约8米,宽约2米,内设香案神龛,以及猪羊鸡鱼酒米等食品和桌椅床榻等生活用品。 据传晚清时大暑前后病疫横行,人们认为是“五大凶神”(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在作怪,于是建起五圣庙,望其保一方平安,并用渔船将贡品送至椒江口外。 大暑船赶制好后,由壮汉们抬着沿街走一圈,再到江边,船老大将船驶出江口外,若船只渐渐漂离海岸,则视为五圣接受了供船,若是涨潮时漂回了海门关,则不太吉利。
广东则盛行大暑吃仙草(凉粉,又称凉粉草、仙人草,能祛暑入药)。 仙草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咱们喝的加多宝、王老吉里都有它。 把仙草的茎叶晒干后熬水,加入淀粉放凉就凝结成果冻状了,配以糖水、珍珠、地瓜等,就成了女孩们挚爱的甜品。 与之外观类似的龟苓膏,则是用鹰嘴龟和土茯苓制成,有丰富动物胶原,因口感很苦,故常配糖或炼乳食用。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鸡”的进补方法。 童子鸡指的是不会打鸣,饲养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到1~1.5斤,还未配育过的小公鸡。 和老鸡比起来,它们熬的汤没那么油腻,蛋白质也更易被人们吸收,据说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对成长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做童子鸡时不宜用八角、桂皮、辣椒等热性调料,内火偏旺痰湿较重的人也不宜食用童子鸡,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