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2018-07-26 23:54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我们都知道,针灸是很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会经常进行针灸,尤其是中年人。针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那么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一般情况下,立冬后是可以针灸来调理身体的。立冬时期,天气比较冷,针灸可以激发正气,扶正固本。那么立冬后怎么艾灸养生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立冬后可以针灸吗

立冬后可以针灸。

立冬快到了,冬天开始了。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自古以来入冬后就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除了可采用传统中药和食疗调整身体,还可适当借助针灸来养生。

据介绍,节气针灸是运用针刺和艾灸来预防不同节气好发的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节气针灸的适用范围随季节而变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穴位,都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对于冬季运用针灸养生而言,也是如此,其中尤以艾灸为甚,冬季灸法保健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天灸疗法(穴位貼敷),即大家熟悉的“三九灸”,包括隔附子饼灸、督脉灸、温和灸。

立冬后针灸有什么好处

在立冬时期,选择特定穴位予以针刺、艾灸或贴敷,能起到顾护初升阳气、扶正固本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节气针灸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脾胃、胃肠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以及各类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长期慢性病患者。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宫寒、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疏通人体经络

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气海灸

气海灸为保健灸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常用的有温和灸(同足三里灸法)、隔姜与隔附子饼灸法(同关元灸)。

风门灸

风门灸适宜于青年人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温和灸:用艾条对准双侧风门穴熏灸各20-30分钟,隔日一次。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间,采用黄豆大艾炷施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潮红为度,隔日一次。

足三里灸

足三里灸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温和灸: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20-3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

神阙灸

神阙灸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宜之。具有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温和灸:艾条熏灸每次20-3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隔盐灸: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亦可采用隔姜(附子饼)灸,方法同关元。

肾俞灸

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常用的有温和灸(同足三里灸法)、隔姜灸法(同关元隔姜灸)。当前,保健灸法常用的施术方法有艾条灸和温灸器灸,大家可以上药店就能买到艾条,温灸盒在医疗器械商店也可以买到,值得注意的是,保健灸法虽简便易学,但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也要非常注意用火安全,以免灼伤。

关元灸

关元灸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温灸盒灸:温灸30-60分钟,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隔姜(附子饼)灸:以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置于穿刺数孔的生姜(附子饼)上灸,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次灸3-5壮。以上灸法多建议一周2-3次,一月为一个疗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立冬后能针灸吗 立冬后怎么针灸养生

立冬后针灸的注意事项

1、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

4、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5、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6、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7、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8、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9、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