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有很多的民俗活动,例如安苗、挂艾草、煮青梅等等。安苗这个习俗流传于安徽绩溪一带,是一种祭祀活动,每到芒种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用新麦面蒸发包,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玄参科,玄参属。花腋生或顶生总状花序,方茎,分枝多,呈披散状,叶对生。喜高温,耐炎热,喜光、耐半阴。适合阳台、花坛、花台等种植。
百合科,玉簪属。叶基生,卵形,总状花序高出叶丛。阴地植物,喜湿,忌阳光直射,耐寒。树下或建筑周围阴蔽处或岩石园。
唇形科,鼠尾草属。不耐寒,耐半阴,忌霜雪和高温,怕积水和碱性土壤。花丛、花坛,带状花坛或自然式纯植于林缘。
虎耳草科,绣球属。叶对生,纸质或近革质,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喜温暖,不耐寒,喜阴,林缘,点缀在日照短的湖边、池畔、庭院,配置与假山、山坡,花篱,花境。
茜草科,栀子属。单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花白色,极芳香。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对二氧化硫有抗性。林荫地被,花坛,花境,花篱。
菊科,松果菊属。株具粗毛,茎直立。基生叶卵形或三角形,茎生叶卵状披针形。稍耐寒,喜生于温暖向阳处。作背景栽植或作花境、坡地材料,亦作切花。
唇形科,薄荷属。茎直立,叶对生,轮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喜温暖、湿润气候。
菊科,秋英属。单叶对生,二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全缘无齿。喜光,耐贫瘠,忌肥,忌炎热,忌积水。花镜,草地边缘,树丛周围及路旁成片栽植作背景材料。
芒种安苗是流传于安徽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一般说来,因岭南岭北气候有差异,岭南登源一带一般在芒种后择一吉日进行,而岭北上庄一带则基本固定在每年的六月初三这一天举行。
各村“安苗”具体的日期如不固定,就要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虽然各村做包、操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馃,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