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在北方吃的比较的多,不过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冬至是要吃饺子的,特别是萝卜羊肉馅,不过在有的地方也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都是地域广的原因。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立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这里讲的十月一般是指农历的十月,立冬有就意味着冬天要来临了。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立冬是不用吃饺子的,冬至按风俗是一定要吃的,在我们山东省风俗上说是说如果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在冬天冻掉耳朵。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为何有冬至吃饺子的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对于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饺子这样的问题,只能说各地风俗不一样,但总的来说是冬至吃饺子。
功效因馅而异
饺子虽然从外面看都一致,但馅料的不同,食用功能也不尽相同。
据了解,胡萝卜、羊肉、洋葱、牛肉等都是立冬水饺馅料的好选择。胡萝卜性温,可调补中焦和肠胃等,而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非常适合气血虚、胃寒的人。冬季,一些女性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与肠胃功能差有一定关系。而洋葱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润肠、利尿、发汗。牛肉性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如果出现手脚冰凉、肠胃功能不好等现象,这种饺子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白萝卜猪肉黑木耳水饺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在立冬
食用它的好处也很多,黑木耳性平,可补气血、益肾、通便,现代研究发现能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白萝卜顺气健脾、消食化痰。猪肉性平,补虚增气力,有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好吃也挑人
由于羊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热量较高,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首先,肝炎患者应尽量少吃羊肉,因为羊肉甘温大热,如果肝炎患者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其次,冬季是感冒多发季,感冒初期者和素有痰火者,即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
喉干痛、牙龈肿痛者不宜吃羊肉。中医认为,感冒初期应发表散邪,不宜补益,补益则资助邪气,使病邪化入里。冬季羊肉为温热之性,吃了羊肉反而会加重病情。
此外,吃羊肉饺子的食物搭配也有一定禁忌。例如,不宜同时吃南瓜,以防发生黄疸和脚气病。不宜马上饮茶,因为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