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西瓜

2017-07-08 16:1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一)历史渊源 据《契丹志》记载,公元872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胜利后,将新疆盛产的西瓜带回辽都上京(黑水镇附近)一带进行栽培种植。由于黑水地区的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非常适合西瓜的生长,就

黑水西瓜

(一)历史渊源

据《契丹志》记载,公元872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胜利后,将新疆盛产的西瓜带回辽都上京(黑水镇附近)一带进行栽培种植。由于黑水地区的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非常适合西瓜的生长,就这样,新疆的西瓜在东北的黑水扎下了根,一直种植至今,由此可见,黑水地区种植西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黑水地区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气候土壤特点,使得黑水西瓜形成了特有的口感和品质,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种植、改良,该地域生长出来的西瓜以其个大、皮薄、色泽红艳,多汁爽口、甜中带有清香、软中有脆、沙中有糖,一开满屋即香的特点而著称。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被人们口口相传得到大众的认可。销售量逐渐增加,同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清朝中后期已经成为达官显贵和皇宫避暑解渴、中秋赏月不可缺少的珍品。民国时期,黑水西瓜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吴俊升、蒙古王爷札萨克图等官宦府上消暑解热必备的果品。解放后,黑水地区的瓜农们继承传统,精心培育,使这一古老瓜种不断更新改良,所产西瓜不但个头大,而且高产、早熟,颜色鲜美,香甜可口,耐于储存,使黑水西瓜的名气不断远扬,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1970年,黑水镇五一村种植的西瓜最大的达到了24千克,洮安县政府就将它装箱邮寄给毛主席,因此,黑水西瓜被选为中南海的特供产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消暑解渴及国宴上的珍品,赢得了“中南海消暑佳品”的美誉。

(二)产品知名度及生产和销售情况。

1、黑水西瓜名称的由来。据《洮南史志》记载1914年,内蒙古扎萨克图郡王乌泰叛变(投奔外蒙),洮辽(现洮南市)镇守使吴俊升奉命征剿。时值盛夏,由于长途跋涉,给养不足,士兵们又饥又渴十分疲惫,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吴俊升一筹莫展。军中参谋提议,洮辽的黑水是西瓜的盛产之地,可用黑水西瓜来解燃眉之急。吴俊升听后大喜,即派该参谋负责到黑水调运西瓜。黑水西瓜运来发给士兵后,不但解渴解饥,还能为士兵消暑解热,使军队的精神振奋,势气大增,提高了战斗力,平判战役胜利后,吴俊升盛赞:“黑水西瓜”战功卓著!由此,“黑水西瓜”便脍炙全军,名声鹊起,人们就把产于黑水的西瓜称之为“黑水西瓜”。黑水西瓜名称有史料记载源于《洮南市志》第三篇

农业,第三节

蔬菜瓜类。原文为:1939年,黑水西瓜已颇有盛名,以个大、皮薄、甘甜爽口著称。除销售外,还是官绅开心、赏月、进贡的佳品。

2、黑水西瓜获奖情况。经过历代劳动人民辛勤耕耘以及对黑水西瓜的研究栽培,目前,黑水西瓜产区已经成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71年,黑水西瓜被吉林省果品会议评为特产果品。1972年,吉林省西瓜种植会议在洮安县召开,与会农业专家对“黑水西瓜”给予高度肯定。

1998年3月“黑水西瓜”荣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吉林名牌”、2000年,“黑水西瓜”荣获“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黑水西瓜还在国际(长春)农博会上亮相。由于黑水西瓜一开满屋香,一吃永不忘,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黑水西瓜的名气也进一步得到颂扬。2001年和2011年“黑水西瓜”两次荣获“长春农博会金奖”;2006年“黑水西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黑水西瓜”已走出省内,成为消暑佳品被广大消费者认可。

3、产品销售。

黑水西瓜在吉林省西部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到辽宁、黑龙江和内蒙等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黑水西瓜走出东北,销售到全国大部分地区。2003年黑水镇建成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东北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每年西瓜销售季节,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和黑龙江等地西瓜客商云集黑水,将黑水西瓜销售到全国各地。由于黑水西瓜的特有品质和较高的知名度,所以黑水西瓜的价格比其它地区产的西瓜平均高出0.20元/千克左右,虽然如此还供不应求。目前,黑水西瓜年交易量维持在20万吨以上,交易额达2亿多元。

(三)发展现状。

自公元872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征取得胜利后,将新疆的西瓜带回辽都上京一带(黑水镇附近)栽培种植开始,经过数代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使得黑水西瓜形成了特有的口感和品质,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清朝中后期逐渐成为达官显贵解暑果品和皇宫的贡品。1970年,黑水镇五一村种的西瓜最大的达24千克,洮安县将它装箱邮寄给毛主席,赢得“中南海消暑佳品”的美誉。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劳动力生产率得到提高,黑水西瓜也得到突飞猛进发展,由以前的一季瓜发展为早、中、晚三季瓜,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推广到与黑水镇处于同一经纬度、相同土质的安定镇、二龙乡、大通乡、车力乡、蛟流河乡、东方红畜牧场、玉米双交场、四六七马场、向阳街道办事处和洮府街道办事处。出现了小拱棚和小拱双膜西瓜栽培技术后,早熟西瓜比以前要早上市近一个月,晚熟西瓜可以达到10月下旬,西瓜交易期达100多天。每到西瓜大量上市时,西瓜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成车的黑水西瓜源源不断地从交易市场运到全国各地。

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黑水西瓜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西瓜的种植面积2011年已达4500多公顷,涉农户数6000多户。公顷产量达50吨左右。西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品,带动了瓜农发家致富。


四、产品质量特色

(一)感观特征

黑水西瓜的特色是:个大、皮薄、色泽红艳,多汁爽口、甜中带有清香、软中有脆、沙中有糖,一开满屋即香。

(二)理化特色

每100克西瓜中含蛋白质0.6~0.8克、碳水化合物(糖分) 5.8~6.2克、粗纤维0.3~04克、水分92.5~93.3克。

五、产品的品质特色与地域的关联性

(一)地理位置

产品保护区域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松嫩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大兴安岭余脉所形成的低山区,平均海拔250~350米。中部为平原,洮蛟两河贯穿全境,为东经121o38′至123o20′,北纬45o2′至46o1′。辖域西北、东南走向,幅员面积5103平方公里。辖2个建制镇,6个乡,2个办事处。全市现在耕地26万公顷,草原面积为23万公顷。

(二)气候特点

保护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397.3毫米,平均日照3005小时,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年平均气温4.8℃。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平均降水量218.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9%。常年盛行西北风,平均风速4.2米/秒,八级以上大风平均19天,最多年份达36天,多出现在春季。全年无霜期136天,最长为149天,最短为118天。其特点是温差大,季节性强,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短而炎热,冬季漫长寒冷少雪。

(三)土壤特点

保护区域土壤主要是偏碱性沙质疏松土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7-%~3.38%,全氮含量0.013%~0.211%,全磷含量0.033%~0.217%,全钾含量1.5%,土壤PH值7~8.2。

保护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温差大,全年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短而炎热,光照充足,地下水质优良和沙质土壤等特点,造就了黑水西瓜色泽红艳、含糖量高、甜中带有清香、沙中有糖、多汁爽口的质量特色。

(四)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黑水西瓜保护区域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据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洮南设治较早,唐时属松漠都督府,辽、金时属泰州,元时属泰宁路,明时归奴儿干都司泰宁卫所辖,清时隶属科尔沁右翼前旗。1904年于现址建洮南府,1913年,撤府设县,称洮安县,隶属奉天省。1954年6月划归吉林省。198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洮南市。据洮南府志、市志记载:西瓜主要产区在南部沙丘地带的黑水镇。经数代瓜农的精心培育研究,使西瓜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了清朝中后期,西瓜已成为皇宫的贡品。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瓜农们继承传统,探索培育,使这一古老瓜种不断出现新的改良,所产西瓜个大皮薄、甘甜爽口且甜中带有清香,虽是沙瓤儿,却软中有脆,沙中有糖且高产、早熟,耐于储存

,黑水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

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劳动力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以户经营黑水西瓜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家家种西瓜,人人搞科研,黑水西瓜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由以前的一季瓜发展为早、中、晚三季瓜,西瓜交易期达100多天。出现了小拱棚和小拱双膜西瓜栽培技术,现在西瓜比以前要早上市一个月左右,晚西瓜可以达到10月下旬。目前,西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区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