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桃着色好、单果重、口感佳、光滑无毛,外观美丽、品质优良。是桃类的一个改良品种。油桃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野生的油桃,当地称为“李光桃”。
油桃的营养价值
油桃富含维生素C,油桃由桃改良栽培而成,比桃甜,营养也丰富一些。一个新鲜油桃所含的维生素C,几乎可以满足成人一天所需。维生素C不仅有助于身体吸收铁和维护免疫系统,而且对合成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原至关重要。胶原还能促进伤口结疤,对伤口愈合十分重要。 油桃的皮比毛桃光滑,没有讨厌的绒毛。果肉较硬,颜色有粉红、黄色、白色的,比油桃香味浓。油桃所含热量比毛桃略多,平均为三十六大卡。
古方中医专家介绍:油桃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补气健肾之功能,能降血压,可延年益寿,少儿食用能促进发育,提高智力的作用。油桃营养丰富,含糖13%、有机酸1.5%、果胶1%蛋白质1.1%,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12毫克、磷40毫克、钙12毫克、铁0.8毫克、镁14.5毫克。此外还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等。
油桃与普通桃的区别
1.油桃的表皮是无毛而光滑的、发亮的、颜色比较鲜艳,好象涂了一层油;普通的桃子表皮有绒毛,颜色发红或微黄,无亮光。
2.油桃的皮不好剥;普通的桃子熟了时,皮是可以剥的。
3.油桃的肉质是脆的,水分相对少些;普通的桃子生的时候是脆的,熟了就是软的,水分很多。
4.油桃上市早些;普通的桃子上市略晚些。但由于不同品种的普通桃子成熟时间也不同,所以能够从初夏一直卖到秋末。
油桃的吃法和禁忌
油桃有很多吃法,可以鲜食,由于不易保存,也可以加工制成罐头、桃干、桃果脯、桃酱、果酒、果汁等。
(1)油桃虽好吃,但不可多食。李时珍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疖,有损无益。”常言“桃养人”是指食桃要适度,恰到好处,但鲜桃不宜贮藏。
(2)多吃油桃容易上火,凡是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宜多吃。但是,吃果脯就没有这个弊端。
(3)桃仁虽然有破血行淤、滑肠通便的功效,但是桃仁含有挥发油和大量的脂肪油,泻多补少,所以不要多吃,桃仁吃多了,可以导致中毒,早期有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视力模糊、心跳加速等现象,严重者可导致心跳停止。尤其是孕妇,更不要食用。
油桃有哪些新品种
油桃的品种是很多的,现把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介绍如下:
1.华光:
郑州果树所育成。果实椭圆形,成熟期5月底6月初,平均单果重100克左右,果皮底色白,全面着鲜艳玫瑰红色,风味香甜,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左右,有花粉,自花结实,丰产性良好,是一个极早熟白肉甜油桃,成熟期略早于曙光,是当今油桃成熟期最早的品种,耐贮运,无裂果现象,是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2.曙光:
郑州果树所育成。为极早熟黄肉甜油桃,6月上旬采收上市,果实发育期60天左右,平均单果重122克,最大的174克;果实近圆形,端正美观,果皮全面着浓红色,有光泽,艳丽美观,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7%,较耐贮运,不裂果,自花结实,早果且丰产性强,适宜保护地栽培。
3.艳光:
郑州果树所育成。6月上旬可采收上主市,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的150克以上,果皮底色白,全面着玫瑰红色,艳丽美观,风味浓甜,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左右,品质优,较耐贮运,不裂果,也适宜保护地栽培。
4.早红珠:
由京玉×A369杂交育成。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00-120克,果顶圆平,部分微;缝合线浅,两侧较对称,梗洼深度中等。果面全红,有不明显斑纹。果肉白色,果顶及皮下少量红色,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成熟期6月上旬,不裂果,耐贮运,也可用于保护地栽培。
5.丰光:
郑州果树所育成。果实近圆形,果皮底色黄,全面着浓红色,极为美观。风味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是早熟黄肉甜油桃,果实6月下旬成熟,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150克,品质优,不裂果,离核,而贮运,极为丰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秦光(原代号5-6)
:由京玉×兴津杂交育成。果实圆形,果顶略尖,缝合线中深,两侧基本对称;单果平均重119克,最大果重155克,果皮光滑,不开裂,底色浅绿色至白色,果肉白色,风味甜,有杏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4%;品质好,离核,7月上旬成熟。
7.瑞光2:
由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所育成。早熟黄肉甜油桃,果实椭圆形,个大,单果重123-158克,果顶圆,甜香可口,果面着玫瑰红,艳丽美观。果实6月底7月初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丰产性好,耐贮运,不裂果。
8.新泽西州72号:
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选育而成。1981年引入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实中等,平均果重81.2克,最大果重121克,果形圆,两半部对称,果顶圆平,微凹;缝合线明显,中深,果皮底色橙黄,全面着深红色有光泽,可溶性固形物12%,粘核有芳香味,成熟期6月12日左右,树势中庸,可作为调剂品种适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