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名,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礼仪风俗——避讳,就是避免直呼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者称为君讳,又称公讳、庙讳;后者称为家讳,又称私讳,即避讳父名和祖名。下面就看看这些内容吧。
古代名字中竟不能带这个字
避讳制度大约起源于周代,秦汉以后日趋严格。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将楚地改为“荆地”。汉代吕后名雉,于是文书上用野鸡代替“雉”字。
汉光武帝刘秀,则把“秀才”称为“茂才”。司马迁的父亲名谈,故他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赵谈为赵同。
因宋仁宗名赵祯,“蒸”字不能用,如蒸包子只好说成“炊包子”。宋高宗赵构则更甚,凡沟、购、够、垢等50余字都不准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种风俗更尤为流行。社交时必须彼此了解家讳,不然言谈中一旦触犯,那就严重失礼了,被触犯者则要避席疾走,以免对方尴尬奚落。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因为父亲名泰,便辞去了太子詹事的职务,连官也不做了。宋朝刘温叟因父名“岳”,故终生不游五岳名山,不听丝竹音乐。
徐绩因父名“石”,所以从来不用石器,不碰石头,即使过石桥也要人背着。钱良臣的儿子为避讳父讳,凡遇“良臣”二字一律改作“爹爹”,有一次竟将《孟子》中的“古之所谓良臣,今之所谓民贼也”,读作“古之所谓爹爹,今之所谓民贼也”,结果被父亲痛打一顿。
有个学生在私塾里读书,因他父亲名谷,每遇到“谷”字时,都改读为“爹”,如读到《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五谷”念成“五爹”,读到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百谷之仰膏雨”,“百谷”念成“百爹”。同窗听了,取笑他道:“你一会儿‘五爹’,一会儿‘百爹’,到底有多少个爹啊?”
相传宋朝的田登做了州官,非常忌讳别人触犯他的名讳,因此凡是与登同音的字,都不能说,他仗着官势,要老百姓都避他的讳,这么一来,整个州里皆呼灯为火,“点灯”也说“点火”。可巧,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官府照例要出告示,准许百姓放灯。因那“灯”与“登”同音便不直书,布告上只好写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老百姓一见这个布告,无不气愤,一齐怒道:“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易起名网,专业宝宝起名、孩子起名字、八字算命、生辰八字起名。
五代冯道,历朝为相。有一次,他命一个门客讲《道德经》。门客想这是犯讳的,就连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也不觉笑倒。原来《道德经》起首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道的讳。
为了避他人所讳,还有自改姓名的。北齐有个熊安生,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因为徐之才的父亲名雄,而和士开的父亲名安,他遇到了“双讳”,实在没法躲避了,于是就自称“触触生”,似乎是无奈之举。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父名鹤,为避讳计,他就在名帖上写上“宋一鸟”。
上一篇:这一年出生的人竟是一个小财神
这个生肖12月份招财运极好:下一篇